印度IT服務業改革的關鍵
“IT-BPO(IT業務流程外包)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在動蕩的印度經濟時局中進行根本性變革。”印度軟件協會主席索姆?米塔爾如是說。
在全球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科技基礎設施日益更新的大趨勢下,全球IT采購業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與消費者和新興經濟體的崛起緊密相關。
同時,消費者購買行為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消費者更加關注端到端服務的所有權、標準、上市時間和商業成果的交付。現在,當業務單位決定他們需要什么樣的應用時,對業務的影響由CFO決定,當許多技術相關的決定對整個組織會產生影響時,將在董事會層面討論決定。專業化成為關鍵的優先選擇事項。企業更加專注于自己的核心優勢,與技術合作伙伴充分合作進行創新活動,創造具有業務轉型價值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這些變化,加上印度目前所處的不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印度IT服務業當前面臨著一個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機會。
服務提供商已經認識到,那些曾經使他們成功的一些能力可能還不能夠確保他們在未來也獲得成功。我們可以目睹他們努力做出的改進:重新審視已有的能力,并且不斷開發新的能力。加強與上游供應商、下游銷售渠道的關系,拓展與客戶和其他市場伙伴的合作關系。
同時,他們認識到,在因特網互相連接的世界,并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在一個國家內完成。語言、技能、顧客接近度、業務連續性和本地市場機會等已經織成了一張分布于全球各地的產品交付網絡。
印度公司正在為客戶創建一個橫跨70個國家的無縫解決方案中心樞紐。印度公司的全球化手段主要包括擴張、并購和當地招聘。
商業模式也正在發生變化。以前的合同價格是按照每小時定價為基礎,現在改為按照業務產出為計量標準。在許多情況下,定價正朝著客戶支付使用效用的新型實用機制發展。企業專注于知識產權創新和端到端進程/產品實現,使客戶能夠獲益。
技術的融合也在創造新的機會。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新技術不斷涌現,為業界建立新的解決方案,重新設計現有平臺,定位新的細分客戶群(如中小企業)。機會還存在于印度國內市場,特別是電子政務。
今年,印度IT-BPO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發展成績。2012財年營業總收入達到1000億美元,出口額占印度總出口額的25%,直接創造了280萬個就業崗位。雖然這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但未來的機會將更大。印度軟件協會(NASSCOM)發布的《2020年遠景》強調,在2020年之前,該行業將達到225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
然而,要實現這一遠景目標,業界關注的焦點將需要轉向可持續和可替代的商業模式,要能夠為終端客戶提供更多更重要的增值服務,還要能實現收入與就業的雙增長。結構良好的目標市場、內在的核心優勢、可操作性強的模式可以幫助服務提供商建立新的備用的商業模式。
譯自:2012年6月11日【印度】印度軟件協會網站 編譯:中國貿促會電子信息行業分會 吳中寶
(責任編輯:袁志麗)


- 日本外務省提出高額預算 欲加強外宣對抗中韓
- 新加坡9月11日大選 開啟后李光耀時代
- 新加坡宣布解散國會 9月11日大選
- 美特別募兵計劃瞄準中國留學生 承諾可快速入籍
- 共和黨領導人“密謀”壓制大嘴特朗普


- 日本外務省提出高額預算 欲加強外宣對抗中韓
- 新加坡9月11日大選 開啟后李光耀時代
- 新加坡宣布解散國會 9月11日大選
- 美特別募兵計劃瞄準中國留學生 承諾可快速入籍
- 共和黨領導人“密謀”壓制大嘴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