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資本市場需要政府用心呵護
2015年07月01日 08:11:47來源:證券日報
成熟資本市場劇烈震蕩均獲政府支持
■本報見習記者 喬誌東
“長久以來,我國政府將宏觀調控的重心放在了實體經濟加杠桿上,對虛擬經濟持謹慎態度。但發達國家經驗表明,資本市場作為實體經濟的晴雨表,需要政府用心呵護。對于資本市場劇烈震蕩,各國政府往往第一時間給予支持。”近日,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美國政府對于股市大跌曾接連出臺救市措施,而且毫不隱晦其救市意圖。1987年10月19日被稱為“黑色星期一”,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跌幅達22.6%,創下自1941年以來單日跌幅最高紀錄,6個多小時之內,紐約股指損失5000億美元,其價值相當于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
當日,白宮相關官員發表講話,稱“美國經濟運行狀態良好”以穩定情緒;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表示“將保證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并立即向銀行系統注入流動性,支持銀行向股票交易商繼續貸款,同時各大銀行紛紛降低利率。
此外,本次股災也孕育了聞名遐邇的“熔斷機制”。1987年后,美國正式采取了熔斷機制,是指對合約在達到漲跌停板之前,設置某一價格,使合約買賣報價在一段時間內只能在這一價格范圍內交易的機制,主要表現形式為暫停交易,如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任何一只股票只要在5分鐘內漲跌幅達到10%,該股在所有交易所內都必須暫停交易5分鐘。
除了美國,我國香港政府面對股市的大跌也是果斷出擊。1997年7月份,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在橫掃東南亞后,著名金融家索羅斯旗下的對沖基金把矛頭對準了港元,開始有計劃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發動沖擊。香港政府在一年的時間里,一直是隔岸觀火,按兵不動,但在恒指跌了一年后,總體暴跌61%的時候,果斷決定救市,當局調動港資、華資及英資入市,狂掃大藍籌和期貨,最終捍衛了聯系匯率,維持了恒指、期指的穩定,讓投機資本折戟沉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