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滬深兩市今日低開震蕩,開盤后滬指一度大跌逾5%,隨后企穩。臨近午盤,股指期貨全面反彈,滬指跌幅收窄,午后有望翻紅。創業板指則一度跌破2500點,跌幅超7%。截至早收盤,上證綜指報4052.47點,跌0.01%;深證成指報13464.19點,跌0.75%;創業板指報2674.49點,跌0.57%。
臨近午間,股指期貨發力反彈,其中,主力合約IC1507漲逾5%,IF1507漲逾5%,IH1507漲逾3%。
盤面上看,保險、銀行、券商等權重股強撐大盤,民營醫院、手機支付、北京、石油等板塊漲幅靠前,北斗導航、食品安全、通用航空、三舊改造、地熱能、西藏、海工裝備等板塊跌幅領先。另外,早盤有只非ST股漲停,逾300只左右非ST股跌停。
分析認為,多重利好刺激下的A股市場,雖然緩解了市場恐慌殺跌導致場外配資大面積爆倉的危險局面,但按照今日早盤形式來看,市場信心需要進一步恢復。大盤在經歷連續下跌后,有望迎來報復性反彈,投資者逢低買入,不過依然要避開已被嚴重惡炒的股票。
另外,從技術面來看,大盤連續大幅殺跌,短期市場嚴重超賣,有反彈需求。今日盤中多頭又反抗跡象,不似前幾日多頭毫無反抗之力。MACD和KDJ指標進入超低位區間,已具備了反攻條件,反彈一觸即發。
【利好云集】
6月29日晚間,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回調過快不利于股市平穩健康發展,當前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運行正常風險可控,場外配資的風險已有相當程度釋放,希望參與主體增強信心,理性看待市場。
29日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正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5年7月13日。
昨日市場傳出“各保險公司接到保監會通知,要求權益倉位保持7成以上”的消息。對此傳聞,多家大型保險公司內部人士反饋稱,并未收到相關通知。但他們向記者坦言,在這兩個交易日內,確實有逢低抄底的實質性自發舉動,買入的主要為銀行、消費品等藍籌股,以及藍籌類ETF基金。
記者采訪多家信托公司后發現,傘形信托尚未出現大規模平倉。一信托公司證券部負責人表示,大部分傘形信托一季度在3500點左右建倉,目前安全墊依然較高,近期遭到大面積清理的主要是在4500點左右建倉的場外配資,4000點建倉的大半已觸及預警線甚至平倉線。
近期A股劇烈震蕩,引發市場對于資金大幅離場的擔憂。從對京滬深部分基金公司了解到的情況看,公募當下整體并未出現大比例凈贖回的情況,但一些前期漲幅較為明顯的產品在此波調整之初規模已出現一定比例縮水;部分基金公司已要求做好流動性控制,留足頭寸以防可能出現的資金撤離。
昨日滬市四大藍籌ETF一起出現大幅凈申購,合計資金流入規模高達100億元。ETF單日出現如此大的申購規模,實屬罕見,顯示應已有神秘資金抄底股市。
盡管有周末央行降準降息的“大招”在前,但A股市場卻似乎并不“買賬”。短短半個月時間,A股連續出現了恐慌性大跌。種種跡象顯示,在一連串暴跌的背后,中國證券市場正在經歷疾風驟雨式的去杠桿過程。
【后市研判】
柯林資產認為目前4000點仍是多空爭奪焦點。柯林資產表示,基于市場前期上漲后醞釀的較大下跌風險未得到有效釋放,指數在6月15日新高后技術上三天出現明顯的下跌信號,目前市場調整仍未完成,風險依然很大,4000點爭奪尤其關鍵。
多家主流券商研究機構本周發布最新策略報告,其主要觀點為:牛市核心邏輯不改,但近期市場或以震蕩盤整為主要特征,個股行情迎來分化,持續性利好政策的出臺將進一步提升風險偏好,建議關注成長確定性標的。
本次中級調整基本可以認定為針對去年7月4日2038點至今年6月12日5178點上升周期的較大級別調整,未來市場將面臨3800-4600點區間歷時3-6個月的中期箱體形態的調整整固期。
周末利好消息不斷,但市場并未認為調整就此結束,反而在昨日午后再度殺跌。此輪暴跌從5178至4053點,中間居然沒有明顯的抵抗。分析來看,本輪殺跌的力量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雖然央行出臺降息、降準等利好政策,但市場信心依然不足。昨日股指高開低走,再度出現逾千只個股跌停局面。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公私募人士表示,市場調整基本到位,不需要過度恐慌。
市場經過連續大幅度重挫,有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三個點位需要密切關注,即4099點(5月8日下落的一個低點支撐位)、4000點(整數關口)、3864點(3864點-3891點缺口)。周一滬指最低觸及3875點,已切入3864點缺口,而此后的回升,顯示市場有可能出現弱反彈。
【市場觀察】
恐懼始于未知,未知止于公開。近期市場的大幅下跌給投資者和監管者都上了刻骨銘心的一課。投資者如何為自己的情緒“降杠桿”,監管層如何進一步健全管理機制,及時明確預期,都是目前值得深思的問題。
現在研判后市走向,應重點關注兩個方面:一是貨幣政策寬松力度到底有多大,這不能只看降準、降息,要看“寬信貸”能否真正落實,資金面能否真正寬松,市場利率能否實際下降;二是看杠桿風險系數。這輪清理場外配資方向是對的,但由此對市場造成恐慌情緒,這也是前期對杠桿過于縱容的代價。而從根本上說,要提高產業競爭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以及宏觀審慎監管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最終仍需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革,金融體系的改革。
由于宏觀經濟尚未企穩,不少分析師都將本輪行情與1996至2001年的牛市進行類比。例如,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目前是此輪長期牛市的中期調整,標志著此輪長期牛市開始進入以震蕩盤整行情為特征的第二階段。中國上市公司研究院認為,如果后市按照這一路徑運行,與當前的調整最有可比性的當屬1997年5月的下跌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