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6月11日俄塔斯社報道,美國能源部信息局報告顯示,全球可開采頁巖油總儲量達3450億桶,其中,俄羅斯達750億桶,居世界第一位,美國和中國緊隨其后,分別達580億桶和320億桶。全球頁巖氣總儲量達206萬億立方米,其中,中國達30多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俄羅斯8萬億立方米,位列第八。
據俄羅斯《公報》6月11日消息,俄羅斯列寧格勒州副州長透露,6月20-22日圣彼得堡國際論壇期間,該州計劃與俄天然氣工業公司簽署備忘錄,建設液化氣生產企業。據悉,天然氣工業公司在歐洲區建設液化氣廠的意圖,一是向歐洲出口價廉液化氣,與美國頁巖氣爭奪歐洲市場;二是因其在俄國內市場產品銷售額下降,必需尋找新的天然氣出口增長點。
根據美國能源部6月11日首次做出的評估,全球頁巖資源可以滿足世界十年以上的石油需求,并表示俄羅斯擁全球最多技術上可開采的頁巖油資源,為75億桶,其次為美國,中國則排第三,阿根廷和利比亞分別位居第四及第五位。
在這種背景下,來自亞洲,特別是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強勁需求將繼續推動非洲油氣行業的發展。在這種趨勢下,要求在非洲作業的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展現出更大的靈活性來實現多元化發展戰略。
曾經被譽為“俄工業的皇冠”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正變得內外交困,其命運也取決于普京的一念之間。實際上,日本方面在同俄羅斯的天然氣談判,包括聯合建設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液化天然氣工廠的問題上,已經要求俄方考慮降低對日本的天然氣價格。
6日至7日在盧森堡舉行的歐盟交通、電信和能源部長會議指出,發展能源技術與創新不僅對于能源領域至關重要,而且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解振華透露,根據官方確定的2020年碳強度大幅降低等節能減排目標,2015年前,在低碳、節能等領域,中國將有6萬億元的巨大市場。解振華指出,政府采取財稅、金融、價格等手段設定減排硬性標準后,能倒逼企業創新,開拓新的市場領域。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6日報道,6月6日,中國執政黨的“喉舌”《人民日報》就光伏案引發的中歐間貿易糾紛發表評論稱,時代變遷和實力消長,并未消除某些歐洲人根深蒂固的居高臨下心態;中國不愿意打貿易戰,但是貿易保護主義做法不可能不遭到反擊;中方鋪好了談判桌,手中也有足夠的牌可以打。報道認為,中國輿論已越來越多地公開表現中國對大國地位的追求以及對西方實力下降的看法。
記者從中國光伏巨頭之一的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獲悉,為規避貿易壁壘,實現全球光伏產業優化分工,英利與全球500強企業美國杜邦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據《喀麥隆論壇報》6月6日報道,“2020喀麥隆光伏發電站項目”協調員讓·尤圖·博特(Jean Youtou Bothe)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作為“2020喀麥隆光伏發電站項目”首個工程,馬魯阿光伏發電站項目已于今年3月正式啟動,目前項目進展順利,相關物資和設備已運抵現場。
昨天,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下調成品油價格的通知,自6月6日24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95元和90元。按照我國《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當調價幅度低于每噸50元時,國內汽柴油價格將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歐盟委員會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稅率大幅低于市場預期,雖屬短期利好,但不確定性仍高。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股票市場光伏概念股6日雖受沖擊,但短期仍存交易性機會,對于債市而言其行業信用風險或將進一步加劇。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出《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引發業界波瀾。廣西欽州某電廠從2008年開始使用印尼煤,該電廠一位煤炭調度的負責人李總稱,2008年煤炭價格飛漲,不僅是價格問題,連保供也成問題。而低卡煤蜂擁進入中國市場,原因之一就是如果僅按噸為單位計算,低卡煤價格更便宜。
中材科技擬投資1.07億元建設“年產2000萬平方米鋰電池隔膜生產線”項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稱,預計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5.72億元,年均利潤總額3658.81萬元,總投資收益率26.37%。
記者溫寶臣報道:由亞洲制造業協會、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英國增材制造聯盟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13年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今天在北京召開。亞洲制造協會副秘書長羅軍表示,本次大會意在整合資源,快速實現3D打印技術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形成與傳統制造業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