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股市保證金交易膨脹存風險
【延伸閱讀】外媒:“魔鬼交易員”稱中國股市存漏洞 有機可乘
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道 外媒稱,曾在20年前搞垮一家英國大銀行的尼克·利森目前向中國發(fā)出警告。他說,除非中國對股市進行改革,否則早前由他造成的災難遲早會以更大的規(guī)模重演。
據《日本時報》網站5月14日報道,1995年,時年28歲的利森擔任巴林銀行駐新加坡的交易主管。當市場指數大跌后,他試圖用未經授權的交易來掩蓋自己的損失。當時,新加坡的交易所仍不完善,監(jiān)管松懈,這些交易才得以進行。最終,利森的損失迅速擴大到14億美元,從而令世界市場受到震動,并導致一家有200多年歷史、連伊麗莎白女王也曾是其客戶的老牌銀行倒閉。利森最終入獄,他在服刑期間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魔鬼交易員: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一書。
利森現在警告說,另一個亞洲市場發(fā)生類似操縱行為的時機已經成熟。現年48歲的利森說:“新加坡當時的問題完全在于,不具備能夠處理海量交易的系統。”他說,從這種意義上講,上世紀90年代的新加坡很像今天的中國。
正如利森所指出的,中國新推出的股市互聯互通計劃——該計劃旨在連通上海和香港的股市——已經導致該國的繁忙交易變得更加瘋狂。在該計劃出臺后的數天內,交易量就呈爆炸式增長。
令利森感到擔憂的是,中國證券市場基礎設施或許正在被一大波購買委托指令淹沒。股票交易的海量數據與監(jiān)管機構追蹤誰在交易什么股票——以及他們如何交易股票——的能力是脫節(jié)的。這為各種各樣令人擔憂(而且有可能非法)的行為開啟了大門。
利森說:“你必須密切跟蹤并走在曲線前面,而(監(jiān)管機構)通常落在后面。在任何出現變化或是需要核實(信息)的地方,都有做出不當行為的可乘之機。”他還說:“任何將要干壞事的人都不是靜止不動的,不管是網絡犯罪還是金融領域的其他任何違法行為。”
中國監(jiān)管機構正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5月12日,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jiān)察委員會主席唐家成承諾,證監(jiān)會關注股份波動的事宜,留意有否違規(guī)行為發(fā)生。盡管如此,資金流動已經加速到有數以百萬計的內地股民都開立了多個戶頭的程度,因此目前尚不清楚監(jiān)管機構知不知道將從哪里入手。
除非北京在國內建立起一個更開放和可預測的金融體系,否則它將總是存在將動蕩的可能性輸出的風險。
只要中國的金融改革遲遲得不到推行,北京就不應當開辟能夠對世界市場構成影響的新渠道。如果中國股市包含在全球指數中,那將允許中國的經濟問題外溢,從而影響到其他國家,還將為中國的金融詐騙者提供擴大業(yè)務的機會。
中國不應再拖延下去,應立即采取大膽和可信的舉措,建立一套透明和可靠的金融體系。否則,正如利森警告的那樣,該國股市會比較容易引起世界上“魔鬼交易員”的注意。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英國“魔鬼交易員”尼克·利森。
(2015-05-18 10: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