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丹:實體經濟缺錢到了啥程度?
經濟觀察網李曉丹/文2015年一季度對經濟“新常態”的理解最為深刻的應該就是下行壓力。3月PMI的官方和匯豐數據都出現了回落,這也給CPI和PPI數據帶來不小壓力。
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的3月CPI同比上漲1.4%、PPI同比降4.6%。
除了CPI和PPI,不少分析師也紛紛預測一季度的GDP會低于去年第四季度,可能降至7%附近。而對于經濟走低的原因,分析師給出的理由很一致:房地產滑坡、工業投資疲軟。
面對已經公布的CPI和PPI數據,以及預期并不樂觀的其他主要經濟數據,我們還是不禁要追問三個老問題:實體經濟缺錢到底到了什么程度?資金為什么沒有進入實體經濟?托底經濟的政策何時會發揮效用?
實體經濟缺乏資金,這是最近幾個季度甚至是最近幾年中國經濟都在面臨的大問題。為了解決實體資金不足,從中央的宏觀政策到地方的執行辦法,都已經在“政策”層面留出足夠空間:從減稅到支持中小企業創新、從放松信貸到最近密集出臺的松綁房地產政策、從金融體系改革到國企改革,一系列看似對癥的藥方用過之后,實體經濟仍然問題多多、困難重重。
今年1—2月,西部省份和東北經濟下行特征尤為明顯,遼寧、黑龍江、吉林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4.5%、0.8%、5.1%,在全國排名靠后。與此同時,一向走在經濟發展前沿的東部沿海地區也感受到了陣陣寒意。作為GDP占全國總量10%的東部經濟發達省份,今年以來江蘇省經濟運行主要指標增幅均有不同程度回落,特別是外貿走勢難以樂觀。
實體經濟資金不足,除了企業,有更深體會的就應該是地方政府。眼下,他們面臨兩個最大問題:一是財政收入大幅下滑,二是擴大公共投資的錢從哪來。
財政收入下滑,從表面看是房地產不景氣導致土地出讓金驟減,再加上減稅以及企業運營情況欠佳使得相關稅收減少,但如果從深層次來看,這說明地方政府明明知道稅收減少無法避免,卻也實在沒有其他更好的開源辦法。
不開源就要節流,雖然賬面上有著一筆不小的存量資金,但是要想把這筆錢取出來也著實不易,更何況地方在“穩增長”的壓力下還要繼續加大對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存量資金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同樣遠水解不了近渴的還有房地產市場。即便有了調低二套房首付比例這樣明確的市場信號,更多也只是在股市上提前消化了政策利好,眾多房企仍然面臨著去庫存的壓力,而且75家上市房企還背著近1.95萬億元的債務,平均負債率74.05%。
政策托底房地產市場是有其必要性的,但這次的政策已經與以往有了明顯變化,政策的目標是“穩住”而不是“刺激”。因此,在保證經濟不出現劇烈波動的情況下,如何更加迅速有效地解決經濟中長期存在的梗阻問題,就顯得更加緊迫。而從目前的宏觀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是實體經濟對資金的渴求更加劇烈,另一方面是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基本不變之下,財政政策轉為更加積極的時間似乎仍然較長。
即便與工業相關的數據在未來幾個月會出現一些好轉,但留給實體經濟的時間真的不多了,既要轉型升級又要保證相對人數的就業,這已經不單純是實體的問題,也是整體宏觀經濟政策要首先解決的問題。


- 捷克總統繼續“任性”:給奧巴馬發最后通牒
- 土耳其遭沙塵暴襲擊 天空昏黃一片(組圖)
- 美防長稱將增加亞太軍備 軍事支持“亞太再平衡”
- 駐也門商務參贊:中資企業應急準備充分 人員順利撤出
- 英國海濱城市現巨型橙色月亮 令觀者震驚


- 捷克總統繼續“任性”:給奧巴馬發最后通牒
- 土耳其遭沙塵暴襲擊 天空昏黃一片(組圖)
- 美防長稱將增加亞太軍備 軍事支持“亞太再平衡”
- 駐也門商務參贊:中資企業應急準備充分 人員順利撤出
- 英國海濱城市現巨型橙色月亮 令觀者震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