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資本出口大增 為"一帶一路"提供支持
【延伸閱讀】中國企業(yè)“走出去” 更應從發(fā)達國家著手
國際先驅導報3月23日報道經過30多年的發(fā)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國;與此同時,在過去30多年的時間里,全球貿易往來、國際資本流動以及互聯(lián)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已經將全球的時空距離大幅縮小。邵宇認為,當前,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真正崛起,新一輪全球化的浪潮正在興起,而這一輪全球化進程的重要特征就是中國資本的全球化配置,從過去以大量低端的勞動密集型工業(yè)產品換取別國的資本和技術,到以自己的資本和技術換取別國的勞動和資源。
在袁堂軍等專家看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已經進入“快車道”,海外投資正幫助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切入新市場,并獲取必要的技術、品牌以及管理方面的經驗,而投資對象也可受益于中國投資者所帶來的資金、經驗和成本優(yōu)勢。
那么,中國企業(yè)應當如何抓住歷史機遇,在新一輪全球化的浪潮中實施資產的全球布局呢?
袁堂軍指出,中國企業(yè)出海首先應當注意風險,不能為了投資而投資;“海外投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要充分考慮到被投資國的政治、經濟、法律和文化,因地制宜地采取收購、參股、設立子公司、項目合作等多種投資方式”。
在一些從事海外業(yè)務多年的企業(yè)家看來,發(fā)展中國家進入門檻低,但是風險偏大,有些發(fā)展中國家政治不穩(wěn)定,政權的更替甚至會直接影響項目的進展;另一方面,發(fā)展中國家的市場經濟程度不高,法律制度也不夠健全,企業(yè)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上海城建集團總裁張焰則認為,實施國際化戰(zhàn)略,更應當從發(fā)達國家著手。“要做真正符合國際市場需求,具有國際化、市場化運作能力的跨國企業(yè),就應當在全球最公正、最開放、競爭最激烈的國際化市場自由搏擊。”張焰說。
專家認為,到發(fā)展中國家投資,更多的是資本、技術、管理的輸出,而參與到發(fā)達經濟體的市場競爭當中,更有利于我國企業(yè)吸收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助力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2015-03-23 14:05:00)


- 外交部回應日修改教科書:應正確教育年輕一代
- 奧巴馬與勞爾將會面 美古領導人時隔半世紀再聚首
- 海軍臨沂艦再赴也門撤離中外人員83名(組圖)
- 海軍微山湖艦將10名中外公民安全撤離也門索科特拉島
- 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全部出征赴南蘇丹(組圖)


- 外交部回應日修改教科書:應正確教育年輕一代
- 奧巴馬與勞爾將會面 美古領導人時隔半世紀再聚首
- 海軍臨沂艦再赴也門撤離中外人員83名(組圖)
- 海軍微山湖艦將10名中外公民安全撤離也門索科特拉島
- 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全部出征赴南蘇丹(組圖)


- 組圖:張國榮與陳紅莫文蔚葛優(yōu)等罕見舊照曝光
- [獨家娛評]孫楠退賽害了誰?
- [三八節(jié)策劃] “她”詞典:關于女性的話語
- 為何不看《超能陸戰(zhàn)隊》彩蛋?觀眾沒耐心影院催離場
- 春節(jié)檔票房破40億 中國月度票房首超美國成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