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在非洲工業投資大幅增長
【延伸閱讀】美報:中國電視媒體進軍非洲 成了解中國社會窗口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道美報稱,雖然中國對國內的外國制作的娛樂嚴加控制,但卻渴望看到本國的文化產品被國外接受。在非洲,中國的電視節目已非常受歡迎——至少據中國國家新聞媒體的報道。
據美國《紐約時報》1月8日報道,本周,共產黨的主要報紙《人民日報》報道稱,中國電視節目在非洲受追捧。報道中有一名烏干達出租車司機,記者剛上了他的車,他就自報喜歡中國的浪漫喜劇片《咱們結婚吧》。報道還援引一位坦桑尼亞教授的話說,他的國人在中國新節目播出前,早早地就等候在他們的電視機前了。
報道說,“越來越多非洲人通過觀看當代中國電視劇了解中國社會,對中國產生興趣。”
關于中國與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友好關系的熱情文章是國有新聞媒體的共同特色。但是,國有新聞媒體對中國文化產品在非洲受歡迎的報道凸顯了中國領導人放在在海外獲得文化影響力上的重要性。
2011年,只有兩家中國公司參加了非洲電視節,這是非洲電視行業制作商以及節目的買家和賣家的一個重要的年度貿易展。但據《綜藝》雜志報道,到2012年,參加非洲電視節的中國公司已達到了10家。也在同一年,中國新聞媒體開始大范圍地擴大其在非洲的業務,國有廣播機構中央電視臺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開設了央視非洲制作中心。國家通訊社新華社與當地新聞媒體簽署了合作伙伴關系協議,肯尼亞一家報紙的編輯把這些協議描述為中國新聞媒體“全面魅力攻勢”的一部分。
據非洲電視節估計,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約有42萬個家庭擁有電視機,這相對于該地區8.4億的人口來說,是一個很低的數字。然而,這個市場正在增長。
中國的四達時代傳媒有限公司正乘著這個趨勢的潮流,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用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資金,在非洲推銷其數字電視業務。該公司正在內羅畢投資8000萬美元修建非洲總部,其配音中心將把中文節目翻譯成各種當地語言,包括斯瓦希里語。公司稱其在非洲已有400多萬用戶。
中國駐坦桑尼亞達首都累斯薩拉姆的大使館的文化參贊劉東對《人民日報》說,由大使館和中國廣電當局挑選的五部中國電視系列片、包括面向家庭的肥皂劇,在坦桑尼亞播出后“非常受歡迎”。
中國領導人已明確表示,他們希望央視等媒體加強中國在非洲的形象。
中國駐肯尼亞大使劉光源2012年在內羅畢的央視非洲中心開播儀式上,對包括肯尼亞副總統在內的嘉賓說,他希望該電視網能講述“中非交流與合作的真實故事”。
他說,“在目前不公正的國際媒體秩序下,來自少數國家的一些人總是在歪曲中國與非洲友好關系的事實,”他沒有指明是哪些國家。
盡管如此,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新聞和娛樂產品在非洲仍面臨重大挑戰。
“總地來看,我必須說,到目前為止,我對中國媒體在非洲受歡迎的程度持相當懷疑的態度,”霍華德·W·弗倫奇說,他是《中國的第二塊大陸:百萬民工如何在非洲修建一個新帝國》一書的作者,也曾是《紐約時報》駐非洲和中國的記者。
弗倫奇說,“我夏天的大部分時間在東非,在幾個國家里,和我聊過的人都說,不僅他們不看中國的電視,而且他們認識的其他人中一般也沒有人看。”
他說,對新聞節目肯定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中國新聞媒體受到嚴格控制,主持人用“枯燥無味、不直接的語言”宣讀新聞。
雖然央視的非洲節目由當地記者主播,但其內容看似與北京的促進中國積極形象的目地十分一致。
在中國傳媒大學讀博士學位的鮑勃·維科薩對央視的時事討論節目《非洲論壇》做了研究,結果發現,“所有涉及中國的節目,除一個外,都對中國的形象表示贊賞”,而且中國也是討論最多的一個國家。維科薩發現,美國在這些節目中的表現不佳。
維科薩在其論文中寫道,“大概只在兩個節目中,受訪者沒在抨擊美國,一個是采訪一位慈善家的,另一個是關于奧巴馬總統連任的。”
弗倫奇說,該頻道回避其認為微妙話題的傾向不太可能令其得到當地觀眾的喜愛。
他說,“這樣做的問題是,許多非洲國家的媒體場面相當多元化,非洲人對直接討論問題、包括‘敏感’問題已習以為常,不同觀點爭鳴的空間很大。”
“除此之外,外國新聞報道在大多數非洲國家的滲透度很高,無論是BBC、法國電臺、半島電視臺,還是其他什么臺。央視的產品相比之下頗為遜色。”
(2015-01-08 07:2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