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在非洲工業投資大幅增長
【延伸閱讀】中國游客涌向非洲 一酋長稱應訓練國民適應中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劉秀儀和她的兩個酒店員工。(圖片來源于網絡)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道 劉秀儀(音)來自重慶,以前是一名外賣員工。她說:“我的丈夫是贊比亞最了不起的中國廚師。只要總統在盧薩卡(贊比亞首都)有中國客人,我的丈夫就會被請去為他們做菜。”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31日報道稱,20年前,一家中國國有建設公司正在荒涼的盧薩卡修建公路,當時公司聘請了劉秀儀的丈夫做廚師。于是,沒上過學的兩夫婦身無分文就這樣來到了贊比亞。
兩夫婦現在已經50多歲了,他們在前英屬殖民小鎮利文斯敦剛建好了一家名為“金筷子”(Golden Chopsticks)的三星級酒店。他們在贊比亞首都也擁有物業,雇傭了100多名本地和內地員工,還時不時和贊比亞總統與外交官員有來往。
報道稱,劉氏夫婦是為求生計而勇敢走出國門的首批移民人士。擁有豐富銅礦資源的贊比亞位于非洲南部,國內有大約2萬至10萬名內地人。由于人口統計方法落后,在贊比亞的內地人確切有多少,現時還不得而知。
報道稱,雖然將內地人帶到贊比亞的是該國的礦業和建筑業,但如今內地人對贊比亞的旅游業也正發揮十分顯著的作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之中,贊比亞是其中一個政治最穩定的國家。這里是野生大象的家園,有綠意盎然的野生動物園,還有全球最大的瀑布群——莫西奧圖尼亞瀑布(Mosi-oa-Tunya,意指“雷鳴雨霧”),是蘇格蘭探險家大衛·利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在1855年發現的,并以英女王維多利亞的名字命名為“維多利亞瀑布”(Victoria Falls)。
2013年,內地成為全球最多旅客出游的地區,并有大約1億內地人將他們的旅游目的地從歐洲轉移至非洲,且數目不斷增加。2012年,前往非洲大陸旅游的內地旅客人數較前一年增長了56%。
2004年,贊比亞向世界銀行借取2880萬美元貸款,以助推動經濟多元化,旅游業是其中一個重點發展的產業。在利文斯敦,多家中國企業中標,負責重整城市的干道、安裝街道照明以提高安全度,并改善地下排水系統,讓利文斯敦在雨季免受澇災。雨季是當地旅游旺季,因為瀑布在當下最為壯觀。
利文斯敦的區域旅游統籌哈羅德·威尼(Harold Mweene)說:“大多數項目都由中國企業中標,不是因為他們的政治立場,而是他們具備能力,能夠準時完成項目,而不是像贊比亞公司。”如果這些工程由當地公司接手,他們不是攜款逃走,就是永遠都無法完成工程。
他開玩笑說:“這是一個由中國建造起來的城鎮。”
專門研究中非關系的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教授沙伯力(Barry Sautman)說,在中國內地,建筑工程的盈利率大概為2%。在贊比亞,西方國家企業都在追求30%至40%的盈利率,所以中國公司在當地只要賺個10%,就已經很滿足了。
中企已經在當地建造了價值1300萬美元的機場。內地游客來到利文斯敦,抵達的機場是中國制造的,去酒店的公路是中國制造的,就連他們入住的酒店在很多時候也是由中國人建造的。幾乎每個在利文斯敦生活的人,都會懂得用中文說一句“你好”。
報道稱,內地在贊比亞的軟實力一直在增長,內地赴贊比亞的游客數目也是如此。 2013年,內地共有6.7萬人次訪問贊比亞。去年,贊比亞旅游協會(ZTB)和中國中央電視臺合作,在贊比亞拍攝了電視系列節目《空姐新發現》的一集。該節目在中國南方航空和內地地方電視臺都有播放。
利文斯敦一名態度友好的旅游檢察員弗蘭克·托羅(Frank Mtolo)稱:“自從此地重新發展之后,內地和日本游客數目都大幅增長。”他說:“越來越多的游客乘大巴到來,不過眼下埃博拉疫情可能引發擔憂。”
自埃博拉疫情在2014年3月爆發以來,已有超過8000個非洲人因感染病毒死亡。雖然贊比亞目前尚未報告任何埃博拉病例,而西非疫國距離贊比亞達7700公里,但還是有一些游客選擇暫時不去贊比亞。
如果贊比亞能夠順利抵御埃博拉,托羅表示下一步將會是開設來往內地和利文斯敦的直飛航線,而同時ZTB會在北京設立一個分局。目前,內地的旅游業投資者已經獲給予稅務和簽證上的優惠。
去利文斯敦旅行的亞洲旅客主要是近50歲或以上的人士,又或是跟團旅客。 (《Post Magazine》從南非約翰內斯堡飛往利文斯敦的航班上,就坐滿了日本一個旅行團的游客)。他們更喜歡參觀野生公園和坐船觀光,而不是綁著雙腳從維多利亞瀑布大橋跳下,挑戰全球第二高的蹦極。維多利亞瀑布大橋是于1905年在帝國主義者塞西爾·羅德斯(Cecil Rhodes)的命令下興建的。
不過,還有一批游客沒有被計算在內:贊比亞國內的內地人。這些內地人在盧薩卡和北部的銅礦帶工作,有時會南下利文斯敦度假。
報道稱,內地游客在這種高檔場所出現過禮儀問題嗎?香港人對此可并不陌生。不過,當酒店的客戶關系經理賽琳娜·菲里(Selina Phiri)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她顯得有點不解。
她說:“他們都是舉止得當的人,不喜歡大聲吵鬧。”
現在,利文斯敦各家酒店內,都有手持當地中文報紙《東方郵報》(The Oriental Post)和贊比亞最暢銷報紙《郵報》(The Post)的中國客人。《郵報》在贊比亞全國發行,現在每天有兩個版面為中文內容,足見當地受內地文化影響之深。
《郵報》高級編輯雷提西亞·穆塔勒(Leticia Mutale)說,該報出版中文內容已經有兩個月了。 “我們覺得有需要通過開拓內容的語言種類,以搭建我們的關系。”
東方雁大飯店距離金筷子酒店四公里,是另一家中國人開設的酒店。酒店的主人是一個礦產大亨。宣亞標(音)來自于江西,目前生活在盧薩卡,他在約翰內斯堡有一家酒店,最近在位于銅礦帶的基特韋(Kitwe)又開了一家。明年,他計劃再在利文斯敦建一家酒店。
三星級酒店東方雁在9月開張的時候,堪稱是一條全國性新聞。出席開張儀式的有熱愛在國標舞的該國首位民選總統肯尼思·卡翁達(Kenneth Kaunda)。他今年已經90歲了。除此之外還有在當地頗有影響力的部落領袖穆庫尼酋長(Chief Mukuni)。
東方雁大飯店的所有人在當地被稱為布朗先生(Mr Brown),他之前并未涉足酒店領域。不過,在贊比亞生活了20年之后,他決定多元化投資。除了接待員、廚師和清潔員是贊比亞人,他所請的主廚和經理都來自內地。
李慕施(音)今年27歲,大學畢業后發現在內地難以找到工作,之后來到了贊比亞,擔任酒店經理。她說:“我的父母擔心這里有瘧疾和其它疾病,但我告訴他們,我覺得非洲不錯。”來自江蘇的她,是被宣亞標的妻子從網上招聘過來的。
李慕詩說:“這里的天空每天都很藍,一點污染也沒有。”
東方雁大飯店是以中國傳統庭院的風格設計的。酒店和內地旅行社合作,這些旅行社會把一車車的游客送到酒店。
法國巴黎政治學院(Paris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的哲學博士生索朗·郭·查特拉德(Solange GuoChatelard)的研究領域是在贊比亞的內地移民社群。他說:“內地人看到了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差距。贊比亞缺乏提供優質服務的中檔酒店,而這正是需求點所在。在贊比亞,只有極貴和極便宜兩個選擇。”
查特拉德相信,如果劉秀儀、宣亞標或其他中國人的酒店能夠提供500港元(約合403元人民幣)一晚的價格,這對亞洲旅客和贊比亞本國旅客來說都是具有吸引力的。 “贊比亞的中產階級人數正在增長,外國人的涌入讓他們的財富水漲船高。內地人已經看準,這些中檔游客并不追求太多服務,不需要泳池或小酒吧,干凈的房間對他們來說已經足夠了。”
宣亞標的酒店開幕儀式有眾多贊比亞上流人士參加,轟動全國。
穆庫尼酋長表示,贊比亞目前有73個部落,包括內地群體。報道稱,這是一番頗為巧妙的外交言論。
穆庫尼是贊比亞最有權力的部落領袖。他現在正在游說議員,希望能修改法律,以吸引更多的內地游客。
他說:“為了拿簽證,很多內地人都必須遠赴北京的贊比亞大使館。這種安排無異于一面鼓勵人們來旅游,同時卻拒人于門外。”
穆庫尼希望,盧薩卡政府能夠棄用薩塔的政治伎倆,在旅游淡季和干旱季節時豁免內地游客的簽證。 “我們不關心鈔票是什么顏色,只是想要推動旅游業。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能太過驕傲自滿。內地有那么多人,對我們來說,那是一個很龐大的市場。”
村里一只公雞在打鳴。穆庫尼說,他的兩個女兒正在廣州讀書,攻讀經濟和工商管理學位。兩人都可以讀寫中文,小女兒還曾經在利文斯敦的孔子學院上過課。
“新世界將屬于中國的。”穆庫尼說。 “我們必須開始訓練自己的民眾,無論是飲食方面還是其它方面。”
利文斯敦受惠于內地投資,能夠改頭換面,但瀑布對岸對于內地資金的競爭卻越來越激烈。被西方國家遺棄之后,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在2003年推出了“望向東方”的政策,希望重建津巴布韋的旅游業。
贊比在2014年12月宣布了一個較為明智的做法:津巴布韋正在和北京商議內地旅客赴津實行落地簽證的計劃。
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安徽省外經建設集團正在當地建造一個2億美元的購物廣場和五星級酒店。而在維多利亞瀑布城,越來越多內地人扎根在當地,有的是靠做外賣維生,有的是在擁有294個房間的“王國酒店”中擔任經理,還有兩個20幾歲、來自北京的大學畢業生,為了躲避家鄉的環境污染和政治限制,來到這里開了一家名叫Jin的餐廳兼招待所。
報道稱,2013年,赴津巴布韋的內地游客數目僅有16523人次,和南非在2012年的13萬人次相形見絀。其中道理似乎在于:只要做建設,游客就會來。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東方雁大飯店(左)和金筷子酒店。(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5-02-02 08:0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