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重返美國的阿拉巴馬樣本
坐落在阿拉巴馬州西南角的商港莫比爾(Mobile),九月下旬依然涌動著自附近墨西哥灣而來的濕熱空氣。這個自18世紀初就成為北美和法國之間貿易往來樞紐的港口,如今雖然不復當年繁榮景象,但依舊是全美前十大制造業城市之一。
今年5月28日,美國商務部長宣布了“投資制造業社區合作計劃”項目的首批12家社區團體。該項目旨在通過支持制定長期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社區吸引并擴大制造業部門的私人投資、提升國際貿易及出口,達到加速全美范圍內制造業社區復興的目標。公布列表中的第一個試點區域,就是莫比爾所在的阿拉巴馬州西南地區,亦是美國重返制造業途中的一個演練之地。
開足馬力
“阿拉巴馬最早是農業州,習慣了大莊園種植的農民積累了豐富的機械操作知識,天生就具備制造業傳統”,位于阿拉巴馬州的日本本田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本田是首家在美國開設汽車組裝廠的日本汽車制造商。2013年,本田在美國的汽車產量達到130萬輛,較2012年增長7.4%,創下歷史新高。
阿拉巴馬之所以吸引本田,除了制造業傳統之外,毗鄰墨西哥灣的地理位置也帶來了更低的能源價格、來自墨西哥乃至中南美洲的零件供應商,以及龐大的汽車用戶群體。“本田的開廠哲學就是離消費市場盡可能更近”,上述負責人說。廣袤的美國南部平原,一直是全美對汽車需求量最大的地區之一,同樣,本田也給阿拉巴馬州帶來了至少4000名個就業崗位。
作為制造業中依然保持著增速和較高盈利行業之一的汽車業,同樣帶動了上下游的集聚效應。全球最大的鋼鐵集團安塞樂米塔爾公司和日本新日鐵住金,在去年以15.5億美元價格聯合收購了位于莫比爾附近Calvert的一家鋼廠,最近又向Calvert鋼廠追加投資4670萬美元,用以提高生產能力。
Calvert鋼廠車間里,一塊塊巨大的通紅的鋼板在傳送帶上冶煉、冷軋,頭上的起吊機轟鳴著來回,無數的鋼架矗立在幽深的通道兩側,上面摞著數不清的泛著冷光的鋼板。一位車間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Calvert鋼廠產能的30%都會輸送給車程四小時遠的本田公司。
總部位于盧森堡的安塞樂米塔爾公司是一家跨國公司,隨著歐洲鋼鐵需求的進一步下滑,正在將其歐洲的產能逐漸轉移到美國。該公司全球產能中,目前有40%的鋼鐵在美國生產。
低工資之上的偽增長?
奧巴馬在其第二個任期,已經將改善中產及以下階級的生活質量作為一項核心施政目標,這批人也正是在2007~2009年經濟衰退期間受波及最大的群體。而奧巴馬實現該目標的途徑之一,正是其一直以來呼吁的所謂回歸制造業,并公開稱“2014年是行動之年”。
回歸制造業帶來的直接好處首先當然是就業,在過去幾十年內,許多美國公司為了尋找更低廉勞動力而離開了美國本土。
由于共和黨領導的眾議院把首要目標放在了縮減開支上,奧巴馬在推行制造業激勵政策時始終頗受資金掣肘,往往都只能從現行名目中省下些開支來勻給制造業激勵項目。
奧巴馬關于制造業復興的美好愿景也沒有說服所有人。新提供的就業崗位很多都依賴公共資金補貼,為了重新與其他低工資國家展開競爭,現在的工人工資和其他福利反而不如以前的產業工人。共和黨代表布蘭德利·伯恩(Bradley Byrne)今年五月份曾公開指責奧巴馬的舉措正在壓榨美國工人。“我們應該轉而支持那些讓工人得到更體面工資和提高能力機會的政策,”布蘭德利說。
在阿拉巴馬本田工廠,這里的工人平均每小時工資起薪在15美元左右,平均工資在25美元左右。在德國,一般汽車工人的工資是每小時67美元。
這不僅僅發生在阿拉巴馬。2012年《大西洋》月刊一篇文章在講述通用電氣決定在肯塔基州開建該公司55年來的第一條本土新裝配線時提到,裝配線崗位的起薪不過每小時13.50美元出頭。2011年,大眾公司在田納西州開設了一家工廠。給美國帶來了大約2000個新崗位的同時,流水線工人的起薪為每小時14.5美元,大約是以前福特汽車工人薪資的一半。《紐約時報》稱,從2009年6月擺脫經濟衰退以來,汽車業藍領工人的工資經通脹調整后下降了10%。相比之下,同期整個制造業的工資水平下降了2.4%,而在類似的私營部門就業的美國人收入僅減少了0.5%。
聽上去不太像是奧巴馬描述中的制造業中產階級生活。
如果說是以低工資換更多就業崗位的話,美國的制造業崗位自2010年1月以來只增加了56.8萬個。相對于2000年至2009年間失去了近600萬個工作崗位來說,依然只是個小數目。與非制造業的就業狀況相比,制造業復蘇的速度也較為緩慢。“我們發現,美國制造業復蘇的切實證據幾乎不存在,”摩根士丹利最近在一份報告中指出。
當然和其他國家相比,發展尖端制造業是美國在制造業保持影響力的一條途徑。安塞樂米塔爾美國公司研發中心主任格雷格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哪怕是在大眾看來已經技術很成熟的鋼鐵工業,依然在發生著變革式的工藝改進。“鋼鐵工藝就像iPhone手機一樣,從iPhone1、iPhone2,可以持續技術精進。”格雷格說。
格雷格的話也再次印證了奧巴馬關于復興制造業的講話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邏輯問題:奧巴馬總是同時把提高生產率和增加就業率掛在嘴邊。但技術精進也恰恰意味著制造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只會越來越少。
關于這一點,本田工廠里那些越來越精確和高速的機器人手臂是最好的說明。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