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金磚銀行成立 重塑國際金融體系
中新網7月21日電 7月15日,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在巴西福塔萊薩簽署協議,成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外媒認為,設立金磚銀行能增強金磚國家在國際金融事務上的話語權。中國在金磚國家當中經濟總量最大,是金磚五國的核心。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7日報道,金磚五國領導人決定,成立總部設在中國上海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這是五個發展中國家為重塑西方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所采取的第一個實質步驟。
香港文匯報7月17日報道稱,設立金磚銀行不僅能增強金磚國家在國際金融事務上的話語權,亦能進一步推動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
上述媒體表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金磚國家當中經濟總量最大,在應急儲備資金上,中國出資最多,達410億美元,中國為推動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這亦是彰顯中國大國責任的好機會。此外,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積累了大量經驗和優勢。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可推動其他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分享中國經驗的好機會,與中國“走出去”戰略相符合。
英國《金融時報》17日報道稱,在金磚國家中,最重要的關系是中國和巴西之間的關系,巴西是該集團中的第二大經濟體。盡管金磚國家尋求將這一新機構形容為一種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但選擇上海突顯了中國在該集團扮演中心角色的現實。該報援引圣保羅Insper商學院經濟學家羅伯托·杜馬斯·達馬斯(Roberto Dumas Damas) 觀點表示,毫無疑問,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主要國家是中國。
外媒援引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金磚國家研究中心(BRICLab)主任馬可斯·特洛吉(Marcos Troyjo)觀點稱,鑒于中國在金磚國家集團中扮演的中心角色,巴西和其它伙伴支持將新開發銀行的總部設在上海是順理成章的。此次金磚峰會確認中國核心。
對于金磚國開行總部落戶上海,新加坡《聯合早報》18日援引上海復旦大學金磚中心主任樊勇明教授觀點稱,上海要讓金磚國開行順利運轉,并和國際金融機構接軌,并非是來討論多一輪減稅或是其他優惠政策,上海當前要解決人才、服務和商業環境這三大問題,讓法治也跟上國際化的腳步。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陳志敏觀點稱,金磚國開行到上海后,或會增加對實習職位的需求,上海可探討外籍人士的出入境管理政策。(中新網金融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