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廢除養老金“雙軌制” 步子應邁得更大
深圳市有關部門日前頒發《深圳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障試行辦法》,決定對《辦法》實施后新進入深圳事業單位并受聘在常設崗位的工作人員實行基本養老保險與職業年金相結合的制度,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完全一致。
這一辦法被廣泛解讀為消除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金雙軌制的積極步驟。作為全國改革先行先試的地區,深圳此項改革具有一定標桿意義。但是,這項改革也存在不徹底的地方,其示范作用尚有待觀察。
深圳市這項新規對今年4月19日頒布的有關辦法進行了調整,將事業單位養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實行期從2010年7月13日調整為今年8月25日。也就是說,在今年8月25日之后進入深圳事業單位并受聘于常設崗位的工作人員,將和聘任制公務員、企業員工一樣購買社會養老保險。這樣就將改革的對象局限于“增量”部分,而不是“存量”部分,沒有觸及已有在編人員的既得利益。
同時,《辦法》規定深圳市事業單位的四類新聘人員暫不執行新規,其中包括深圳首次接收并安置在常設崗位的軍轉干部;原市外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在崗且未實行養老保障制度改革,通過直聘、選聘方式進入深圳事業單位常設崗位的人員;通過直聘、選聘方式進入到深圳事業單位常設崗位的本市委任制公務員;直接交流到深圳市事業單位常設崗位的本市機關使用工勤編制的人員。
這樣的例外或許是與現實對接的一種選擇,但人們也有理由懷疑,養老金“雙軌制”是在走向“單軌制”,還是轉型為更加復雜的“多軌制”?
深圳市打破養老金“雙軌制”試點始于2007年為聘任制公務員建立的“社會養老保險加職業年金”的養老保障模式,此舉實現了聘任制公務員與企業員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統一。需要指出的是,聘任制公務員屬于公務員隊伍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所謂打破“雙軌制”仍然不是真正意義的養老金并軌。
我國的養老金“雙軌制”是歷史形成的,時至今日已經飽受詬病。有網友評論認為,企業退休人員連漲七年養老金才是同等條件的公務員的1/3,養老金“雙軌制”被指是當今社會的最大不公。企業職工實行由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費用的“繳費型”統籌制度;而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則無需繳費;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主要由國家財政發放,而養老金水平卻明顯高于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雙軌制”所造成的社會不公以及對就業平衡和人才合理流動的嚴重影響正逐步顯現。
全國老齡委一位官員上周表示,應對老齡化要充分發揮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和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各個方面的積極性。當前既要強調政府在建立制度、完善體系、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應當承擔的責任,又要警惕政府責任放大。輿論對這一表態反應強烈,主要也是源于養老金“雙軌制”帶來的不公平感。
與年年“坐而論道”的做法相比,深圳邁出改革的步伐總是值得肯定的。取消養老金“雙軌制”關鍵是愿不愿做、敢不敢做。目前,在取消養老金“雙軌制”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社會共識,說明這項改革已經有了很好的社會基礎。因此,廢除養老金“雙軌制”,從而實現更大的社會公平,無論是深圳還是全國其他地方,步子都需要邁得更開一些。








- 康熙走了,我們如何繼續未來無聊的人生?
- “海外豆瓣”IMDb評選年度十佳電影 你看過幾部?
- 假裝在英國 從影視劇中的英倫關鍵詞感受英倫風
- 謝耳朵將在萊納德婚禮上攪局 盤點美劇婚禮上的麻煩事
- 美劇偏愛中國元素 中國人形象這些年變化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