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分開能否斬斷"藥品利益鏈"?
>>背景新聞:日前,北京對外宣布正式啟動新一輪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將在三甲醫院展開試點,探索“兩個分開、三個機制”,即管辦分開、醫藥分開;財政價格補償調控機制、醫療保險調節機制和醫院法人治理運行機制。醫生開大處方、患者“看病貴”,暴露出“以藥養醫”的問題。這也是醫患糾紛頻發的導火索之一。醫藥分開能否斬斷“藥品利益鏈”?
醫院賣藥收益將變為零
醫生多賣藥的動力在于“以藥補醫”。“以藥補醫”是上世紀50年代,國家為彌補醫療衛生事業經費不足制定的政策。即允許醫院銷售藥品時,在進價基礎上加價15%。隨著時代發展,弊端逐漸顯現。
目前醫院賣藥越多收入越高、醫生開藥越多獲得提成越多。北京市決心從機制上徹底解決“以藥補醫”痼疾,在北京友誼醫院等取消目前的掛號費、診療費、15%的藥品加成,藥品實行進價銷售。然后,通過建立醫事服務費來彌補醫院這些損失。
醫事服務費以2010年醫院藥品加成、掛號費和診療費收入為基礎,按照總體平移的原則算出醫事服務費總額,因此按靜態測算醫院總收入不會減少。這項改革將醫院賣藥的收益變為零,而只有服務好病人、多診治病人才能獲得更多的醫事服務費。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說,實際上,醫事服務費就是在提高醫生的勞務價格,因為以前醫院的勞務價格太低,彌補不了成本,所以會多賣藥增加收入。
北京友誼醫院院長劉建表示,醫院內部調查顯示,絕大部分醫生不滿“以藥補醫”。醫生有知識、有技術,卻要靠賣藥來養,毀壞形象,大家希望盡快撕掉這個標簽。“藥品收入等量平移至醫事服務費。只要醫院門診量與過去持平,收取的醫事服務費與過去的藥品收入會基本相當。”
(李亞紅)
“長征路”上的探索性一步
國務院城鎮居民基本醫保評估工作專家組成員魏際剛認為,醫藥分開,實質是醫生診療與藥品銷售在經濟活動上的分離。北京此次試點也算是先于全國邁開了破除以藥養醫“長征路”的探索性一步。通過試點繼而徹底實現醫藥分開必將帶來五方面好處:
一是有利于明確公立醫院中競爭性業務和公益性業務的邊界;二是很大程度上抑制醫生不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三是降低衛生總費用中的藥品支出比重;四是能大大促進藥品流通業發展,特別是零售藥店的發展;五是保證醫生集中精力診治患者疾病,改善醫療效果。
對此,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育德也表示,北京試點在全國帶來“牽一發動全身”影響的同時,也肩負著探索解決醫藥分開制度、技術、體制機制難題的重任。
(經時)
仍可通過商業手段“賣藥”
北京試圖取消藥品加成、取消掛號費、診療費,轉而建立醫事服務費制度。據介紹,此次試點醫院的醫事服務費按醫師職級確定,分別為每人次普通門診42元、副主任醫師60元、主任醫師80元以及知名專家門診100元。
筆者心中仍有幾點疑問:第一,我們要關注的是“養醫”問題。將現有的掛號費、診療費和15%的藥品銷售加成全部取消,按照總量“平移”原則改收醫師服務費,目的還是為了“養醫”。實際上,醫改仍然停留在“以醫養醫”代替“以藥養醫”上。
第二,實行“以醫養醫”之后,藥品價格能真正降下來嗎?醫藥行業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對于藥品價格虛高和藥品銷售回扣,幾乎沒有一家藥企主動站出來進行抵制。他們起勁地聲討“以藥養醫”,是為了從醫療機構口中“奪食”,獲取更大的藥品銷售利潤。
試想一下,醫院實行藥品零利潤后,藥品倉儲、養護、轉運、藥品調劑等涉藥成本誰來出?醫院完全可以將藥房社會化。這樣一來,通過商業手段,誘使醫師開大處方、高價藥,提高藥品銷售業績更容易。在一些大醫院周圍藥店林立的現象,就是基于此。
(王樹平)
降了藥價漲了費用
“看病難”的主要癥結在于醫療水平參差不齊、資源配置不合理等,而“看病貴”則主要體現為醫生多開藥、開貴藥。
取消加價15%的政策,普通老百姓也有一些顧慮,比如政策取消后,不足部分或形成的虧損通過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來予以補償,那么不足部分或形成的虧損的這個“窟窿”究竟有多大、多深?地方填補的財力是否足夠?假如政府財政補貼不夠充足的話,會不會形成藥費是下來了,而診療費等又高高掛起,患者一看賬單,不僅沒有“變薄”反而“增厚”呢?
大多數患者欠缺專業知識,往往對醫生“奉若神明”,假如沒有一套有效的機制來抑制醫生亂做醫療診查的沖動,則很可能會“降了藥價,漲了費用”。如此一來,“醫藥分開”的實施效果難免大打折扣,甚至有“按下葫蘆浮起瓢”之憂。
因此,制度是關鍵,監管是保障,教育是助力,三者缺一不可。要消除公眾對“醫藥分開”新方案的疑慮,讓政策真正惠及民生而非“畫餅充饑”,通知、方案如何監督落實極為重要。(王振峰)


- 航空組織網站警告:飛經利比亞、伊拉克等地有風險
- 俄羅斯公布普京財產:有房有車年薪近百萬元
- 警察槍殺黑人案頻發 紐約數百人抗議暴力執法
- 俄媒:美國務院感謝俄羅斯從也門撤離美國公民
- 美將開棺重驗珍珠港陣亡者 以確認身份個別安葬


- 航空組織網站警告:飛經利比亞、伊拉克等地有風險
- 俄羅斯公布普京財產:有房有車年薪近百萬元
- 警察槍殺黑人案頻發 紐約數百人抗議暴力執法
- 俄媒:美國務院感謝俄羅斯從也門撤離美國公民
- 美將開棺重驗珍珠港陣亡者 以確認身份個別安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