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在SNEC 2025上,海博思創發布了電力電子技術平臺,針對行業的痛點及研究方向,在提升系統效率、壽命、可靠性,以及滿足新型電力系統日新月異的技術需求方面不斷創新。
當前,全球能源轉型浪潮奔涌,儲能變流技術作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環節,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如何滿足高頻電力交易對效率的極致追求?如何實現大規模應用下的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如何征服“沙戈荒”等極端環境的嚴苛考驗?又如何滿足電網對短時過流能力的支撐需求?
在發布會上,海博思創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錢昊博士給出了他的答案。錢昊認為,儲能變流技術正加速向三大方向演進:第一,效率與密度的躍升,擁抱以碳化硅為代表的寬禁帶半導體革命勢在必行。第二,過載能力的突破,支撐電網韌性,高過載能力是關鍵。第三,環境適應性的飛躍,實現全域覆蓋,必須征服“沙戈荒”等嚴酷環境。此次海博思創發布的“電力電子技術平臺”不僅是一款產品,更是一個融合了“高效率、高過載、高適應性”三大核心優勢的開放、智能、可靠的電力電子技術生態系統。錢昊表示,這一平臺將為客戶創造顯著的經濟價值與運營優勢,為構建更安全、更高效、更綠色的新型能源體系,提供強大的動力引擎。
本次技術平臺的發布,凝聚了海博思創與浙江大學的創新成果。此前雙方共同成立了聯合研發中心,圍繞近、中、遠期目標分別進行攻關型、預研型和探索型科研合作,為行業持續帶來最頂尖的技術和演化出有競爭力的儲能產品。
浙江大學電氣學院李武華教授表示,電力電子技術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基礎性技術,對于能源的高效轉換和利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浙江大學與海博思創在應用于儲能領域的電力電子技術方面開展合作研究,致力于解決儲能變流技術面臨的前沿挑戰。浙江大學在高過載型功率器件封裝、暫態過載強支撐型變換裝備等方面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海博思創也具備先進電力電子變流器的技術研發與產品實現能力。此次技術平臺的發布是雙方在技術合作的基礎上對于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的共同認知,相信雙方一定能夠以此次發布為契機,加強合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貢獻價值。
產業實踐與科研創新的深度融合,是儲能行業技術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基于“浙江大學強大的技術積累+海博思創卓越的產品研發能力“,雙方取得了突破性的階段性成果。未來,海博思創將與浙江大學通力合作,聚合創新力量,共筑儲能技術新高峰,為客戶提供前瞻性的解決方案,為公司產品技術研發注入“源頭活水”,推動公司在儲能技術方面持續領跑。(文中圖片由海博思創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