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能錫電公司烏拉蓋百萬褐煤發電1號機組順利完成整套啟動前的質檢工作,標志著項目邁入投產沖刺階段。
多維度質量監督 全覆蓋專業核查
內蒙古電力建設工程質量監督中心站組織15名專家團隊,對蘇能烏拉蓋百萬褐煤發電項目#1機組建筑工程開展系統性質量監督。檢查前召開專題會議,該公司匯報工程進度、主設備選型及驗收情況,設計、施工、調試、監理等8家單位分別就各環節專項說明,明確檢查覆蓋鍋爐、汽機、電氣等核心領域及土建檔案資料,為后續深入核查奠定基礎。
高標準精準把脈 嚴要求筑牢防線
監督組嚴格依據《火力發電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大綱》,深入集控室、主廠房、輸煤系統等關鍵區域,對設備安裝精度進行實測實量,同步核驗檔案完整性。檢查確認機組實測數據符合規范、整體質量可控,同時針對細節問題提出整改要求,形成“問題清單+整改責任”的閉環管理模式,確保隱患逐一銷號。
該公司及參建單位立行立改,承諾強化現場管理、完善技術資料,確保問題限期清零。此次質檢以高標準、嚴要求打通機組投產“最后一公里”,為#1機組整套啟動掃清障礙,該項目預計6月底并網發電。
作為蘇蒙合作“先行軍”,蘇能股份以國家規劃的蒙電送蘇特高壓通道——“錫林郭勒盟—泰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為依托,加快建設蘇能錫盟烏拉蓋2×1000MW發電項目。
相較于傳統的褐煤機組,新型高效靈活1000MW等級褐煤電站鍋爐機組可大幅節約燃料成本并顯著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單臺機組可節約煤量1.86萬噸/年,折合人民幣1100萬元/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2萬噸/年,具有重大的節能、環保效益,將為國家環保整體規劃的順利實施做出突出貢獻。
圍繞國際首創百萬褐煤發電機組項目建設與運營、高寒地區生態綜合治理等課題,蘇能錫電公司明確技術研發和應用攻關項目30項,通過技術人員“走出去”與先進經驗“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全力攻堅行業難題,取得實用新型專利28項,取得中電建協QC成果7項。
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向省外送電100億度,相當于400多萬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為推動蘇蒙省區間資源優勢互補、服務江蘇能源資源安全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