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导航大全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级毛片,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AV一区二区

從195億元到688238億元——服務業主引擎地位更加穩固

從195億元到688238億元——服務業主引擎地位更加穩固

來源:經濟日報    2024-09-14 07:49
來源: 經濟日報
2024-09-14 07: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輔助地位,到如今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地位和作用更加堅實穩固,75年來我國服務業規模不斷壯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服務業結構持續優化,實力日益增強,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52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為195億元,2023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到688238億元。如今,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服務業新動能加快培育、新業態蓬勃發展。

規模快速增長 結構不斷優化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我國大力發展工農業,服務業處于輔助地位。隨著經濟的發展,服務業逐步成長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2023年,服務業對GDP貢獻率達到60.2%,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53年至1978年服務業年均實際增長5.4%。改革開放后,服務業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服務業全面快速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服務業規模持續擴大。2023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到688238億元,連續9年占據國民經濟“半壁江山”,占GDP比重達54.6%。

服務業不僅規模實現快速增長,結構也不斷優化。75年來,我國傳統服務業比重大幅下降,現代服務業穩步增長,服務業各行業發展更加均衡,呈現地區協同發展態勢,區域重大戰略引領作用凸顯。

1952年,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合計超過50%,服務業發展相對集中;到2023年,兩者占服務業的比重分別降至17.9%和8.4%。金融業、房地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對經濟支撐作用不斷增強,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科教文衛等公共服務業發展穩定。

同時,服務業區域發展更加協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服務業在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雖然存在差異,但協同發展態勢愈加明顯。2023年,全國有24個地區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在45%至60%之間,比2012年增加了14個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區域協調發展重大戰略陸續出臺,有力引領區域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民生福祉提升 國際競爭力增強

75年來,服務業的發展壯大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民生福祉顯著提升,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

服務業成為吸納就業主渠道。改革開放前,農業和工業是吸納就業的主體,1978年末服務業就業人員4890萬人,占全國就業人員的比重僅12.2%。改革開放后,服務業就業人員逐年增長,1994年超過第二產業,2011年超過第一產業,成為我國吸納就業最多的產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服務業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2023年末,服務業就業人員達到35639萬人,占全國就業人員的比重為48.1%。

服務業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銀行業、保險業等服務業九大領域、100多個分部門的外資準入限制陸續放開,服務業市場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逐年遞增,國際競爭力隨之增強。2012年以前,我國服務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占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的比重不到50%,2020年以后穩定在70%左右,成為外商投資的重要領域。

如今,我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服務貿易額躍居世界前列。2001年至2023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784億美元增長到9331億美元,貿易規模在世界各經濟體中的排名從第12位躍升至世界前列。

加快培育新動能 融合創新亮點多

當前,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互促共進,服務業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初顯成效,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如雨后春筍大量涌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成為主要方向。同時,我國實施“互聯網+”行動,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轉換。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9萬億元,2020年至2023年年均增長12.1%。生產性服務有效提升制造業生產效能,大飛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示范工廠產品研發周期大大縮短,生產效率同步提升。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平臺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萬億元,2019年至2023年年均增長29.7%,互聯網平臺企業以自身的快速發展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普及。

數字經濟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擴容提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壯大,產業數字化轉型積極推進。2023年,全國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6432萬公里,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到11.4億個,分別是2018年的1.5倍和1.3倍。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0.6萬件,占同期全社會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四成半,近5年年均增速達到21%。

服務業新動能加快培育。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興服務業迎來黃金發展期。2019年至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2.9%、12.3%和12%。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實力不斷壯大,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競爭力。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直播帶貨、跨境電商、網約車、在線診療、遠程辦公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2023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15.4萬億元,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全國快遞業務量1321億件,比2012年增長22倍;移動支付普及率達到86%。

與此同時,我國生活性服務業也邁入品質化多樣化發展的快車道,文化、體育、旅游等產業加快推進,養老、教育、醫療健康等社會服務業不斷進步。

隨著服務業各領域改革全面深化,我國服務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將穩步提升,更加優質高效、結構合理、競爭力強、開放包容的服務業將繼續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馮其予)

【責任編輯:刁云嬌】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