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6月20日電(記者 徐子茗 吳勇)手表是最精密微小的機械裝置,“手表的機芯也是手表的‘心臟’,它跟汽車的發動機一樣?!笨兹副順I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楊威在接受中國日報網采訪時說。
6月18日,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媒體采訪團來到位于遼寧丹東的孔雀表業,這是一家有著67年歷史的老表廠,也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三大手表生產基地之一。1957年,7位技術工人在這里造出了第一塊“前進牌”手表,標志著孔雀表業的起點。60多年來,孔雀表業制造了超過4000萬只表芯,也見證了新中國表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7位設計師、歷時4個月、188張設計圖紙、6000多個工時……走進孔雀表業,一臺放大10倍的雙陀飛輪機芯模吸引了采訪團的目光。
機芯雖小,但制造難度極大,要求也甚是苛刻,一只方寸大小的手表內部由上百個零件組成。楊威告訴記者,這種雙陀飛輪機芯零部件種類有124種,零部件數量有258個。
據介紹,過去,中國設計的傳統雙陀飛輪是6點位和9點位,而目前,國際最高水平是雙陀飛輪位于5點位和7點位,多年來,這種技術一直掌握在瑞士知名表商羅杰杜彼的手中,經過多年研發,中國企業打破壟斷,成功制造出代表著機械表制造工藝的最高級別的雙陀飛輪機芯。填補了我國機械表機芯制造業在高端精密制造領域的空白。
“目前全球只有兩個企業能自主研發,一個是我們,一個是瑞士的羅杰杜彼。”楊威說。
此外,孔雀表業還憑借全流程自主研發,成功研制出了我國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計時碼表機芯,“這款機芯有288個零件,它的每一個零件的公差,大概只有6個μm(微米)和一絲兩絲不等。”
2023年,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涵蓋40余個專業化車間、多個數字化智能生產線的“百萬只高端機械表機芯智能研發制造平臺”全面啟動,該平臺也是中國北方鐘表行業唯一的全產業鏈項目。
從傳統生產到高端智造,如今,孔雀表業的機心業務板塊擁有七大系列31個基礎機心,300多個花色的機心產品,每年約有100萬只手表,從這里走向全球。
孔雀表業是中國手表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老字號表廠正憑借自主創新,不斷攻關關鍵核心技術,煥發出新的活力。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