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24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抓好抓實促進民間投資工作 努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通知》,從明確工作目標、聚焦重點領域、健全保障機制、營造良好環境4個方面,對促進民間投資工作提出17項具體措施。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一些領域民間投資顯現了不少亮點。“上半年,除房地產開發外的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4%,增速比全部投資高5.6個百分點;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8.4%,比制造業整體投資高出2.4個百分點,特別是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等領域民間投資比較活躍;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15.6%,比基礎設施整體投資高出8.4個百分點,呈現出較強的投資信心和投資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羅國三介紹。
也要看到,當前民間投資仍面臨不少問題,比如有的企業投資信心尚未完全恢復,有些領域還存在不合理門檻限制,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存在,有的還受到用地、用能等關鍵要素制約。從投資方向看,傳統行業增長空間受限,新興行業存在發展趨勢把不準、投資方向不明等問題;從投資環境看,網絡上有些對民營經濟、民營企業不夠友好的言論,影響了積極性;從工作方法看,有的地方在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時還缺乏創新性思路、市場化辦法、改革性舉措等。
“針對民間投資不敢投、不會投、不能投等問題,《通知》提出了相應政策措施。”羅國三介紹,針對投資方向不明問題,將明確一批鼓勵民間投資參與的重點細分行業,全面梳理項目清單,加大項目推介力度,鼓勵民間投資積極參與;針對要素獲取困難問題,將建立全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引導有關方面加大融資支持和要素保障;針對存在準入門檻問題,將搭建問題反映和解決渠道,努力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來。
《通知》定位于出實招、辦實事、見實效,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切實增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獲得感。在項目推介上,推出“三清單一平臺”,要全面梳理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完全使用者付費的特許經營項目等3類項目清單,搭建1個統一的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臺;在要素保障上,建立“一庫一機制”,要建立全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充分發揮投貸聯動機制作用;在問題反映上,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溝通渠道;在工作考核上,做到督導激勵統籌推進。
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韓志峰表示,在總結浙江溫州、廣東東莞等多地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拓寬優質投資渠道,讓民間投資“放心投”“投得好”;通過打破隱性投資壁壘、全面深化改革,讓民間投資“有得投”“投得順”。
政策如何落實是當前民營企業和社會各方普遍關注的問題。羅國三表示,將從4個方面發力,促進民間投資有關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一是完善融資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開發銀行等7家銀行建立投貸聯動試點合作機制,通過在線平臺與銀行信貸系統的互聯共享,打通向金融機構共享項目信息渠道,支撐金融機構實現高效審貸,為民間投資等切實做好服務。二是引導科學決策。引導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重視項目可行性研究。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籌備向民營企業開展的解讀講解活動,更好引導民間投資科學決策。三是開展項目推介。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搭建平臺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同時推動地方完善地方平臺與全國平臺的對接通道。四是暢通反映渠道。將搭建民間投資問題反映和解決渠道。其中,線上問題反饋渠道將于近日正式開通,線下將抓緊明確一批定點聯系的民營企業,定期開展深度問卷調查。
羅國三說,將會同有關方面切實抓好《通知》貫徹落實,針對性地解決民營企業實際困難,推動相關措施落到實處,努力營造良好環境。同時抓緊建立民間投資工作調度評估機制,努力促進民間投資增長回穩向好,推動民間投資實現高質量發展。
(顧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