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导航大全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级毛片,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AV一区二区

多元配置成主流 結構性存款產品失寵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走訪北京市多家銀行網點發現,在銀行年末規模沖刺階段,結構性存款產品未得到員工主動推薦,理財、保險、基金等產品則占據主流。”  光大銀行某支行員工王磊(化名)也表示,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表現一般,更推薦客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多元配置成主流 結構性存款產品失寵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21-12-16 07:40
來源: 中國證券報
2021-12-16 07: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走訪北京市多家銀行網點發現,在銀行年末規模沖刺階段,結構性存款產品未得到員工主動推薦,理財、保險、基金等產品則占據主流。

這既與結構性存款收益表現有關,也和銀行優化負債成本有關。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余額為5.6萬億元,創2017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

銀行直言“性價比低”

所謂結構性存款,是銀行在普通存款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而形成的金融產品,收益往往高于普通存款收益,且風險低于理財產品,一度頗受投資者青睞。

“目前結構性存款產品的性價比并不高。安全性方面,它不如普通存款;收益率方面,它不如理財產品和基金產品,甚至不如活期存款。”興業銀行某支行理財經理李明(化名)表示。

據李明介紹,目前該行有一款期限30天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根據掛鉤資產表現,年化收益率可達1.1%或4.9%,但并不太推薦客戶購買。“一個月到期之后,客戶依然會面臨決策難題,且屆時收益率可能變低,不如現在直接購買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和保險產品。”

光大銀行某支行員工王磊(化名)也表示,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表現一般,更推薦客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以該行一款6個月期限的結構性存款產品為例,收益率分為三檔,分別為年化1.5%、3.2%、3.3%,而同期限的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在3.5%左右。

郵儲銀行一位理財經理張菊(化名)說,由于產品吸引力較低等因素,目前該行已不再發行結構性存款產品。如果客戶更追求收益性,可關注理財和基金產品;如果更追求靈活性,可購買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接近3%。

負債端優化進行時

結構性存款產品黯然失色,與其近期收益率表現一般和規模壓降有關,也和銀行主動調整負債結構息息相關。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近期國有銀行結構性存款收益率明顯走低,其中農行、工行降幅最大,均已降至2%以下。今年11月,農行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1.94%,較1月下降164個基點。

整體來看,今年以來,各類銀行都在壓縮結構性存款規模,其中國有銀行個人結構性存款規模壓縮幅度最大。今年10月國有銀行個人結構性存款規模為7083億元,較去年3月高峰時期2.58萬億元下降了72.59%。今年4月以來,基本上每個月都下降1000億元左右。

中國人民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余額為5.6萬億元,環比下降4.14%,同比下降29.56%。“結構性存款作為高成本主動性一般負債,未來規模將進一步降低。”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

(王方圓)

【責任編輯:刁云嬌】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