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專注于薄膜太陽能領域的漢能又有動作。9月29日,漢能在北京發布了新品“漢墻”。“一面漢墻,一片森林”,漢墻作為全球首套 “發電墻綠色系統解決方案”,彰顯了漢能在生態價值觀上的堅守,在漢能致力打造“綠色建筑”的征途中,具有里程碑般的意義。
簡單來說,漢墻就是一款“會發電的墻”。漢墻采用全球技術領先的玻璃基銅銦鎵硒芯片,通過點線面的串聯,讓每一棟建筑都像擁有葉綠素的植物一樣能夠呼吸,成為綠色發電站,從而實現每個人的能源獨立。漢墻的到來,一舉顛覆了人們玻璃、對墻、對建筑的認知,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生態世界。
漢墻新品分為不透光的“發電墻”和透光的“發電窗”兩大類別,標準基本款尺寸為1192X792毫米,每片功率達到了140W,除黑色外,同時還有多種色彩的款型,以及仿石材等多種花紋,可以為各類建筑創造性地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漢能漢墻全球發布會現場
芯片為王 領先技術致勝
玻璃能發電?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卻因漢能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成為了現實。漢墻采用的是漢能Solibro技術,Solibro擁有全球最先進的玻璃基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芯片”,保持著轉換效率21%、量產冠軍組件18.72%的全球最高轉換效率紀錄,轉換率平均高于行業2-3個百分點,至少領先行業3-5年。值得一提的是,Solibro技術開發CTO為薄膜太陽能“銅銦鎵硒之父”-Lars Stolt教授。
在漢墻全球發布會之后的專訪環節中,負責Solibro芯片光電轉換技術的漢能薄膜發電集團高級副總裁馮啟異談到,2012年,漢能完成對德國Solibro的全資并購,將技術和人才都收入麾下,并購至今,漢能大量投入研發經費,Solibro已經數次刷新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在過去5年里,每年量產轉化效率均保持1%-1.5%左右提升速度。更重要的是,目前漢能Solibro已經實現了量產國產化,在緊迫的時間里將德國的先進技術轉移到了中國,未來將繼續堅持德國的質量標準,中國的制造成本,打造堅實的市場競爭力。
漢能漢墻細節圖
顛覆傳統 成就多重價值
據悉,截至目前,在研發漢墻產品的過程中,已產出了超過700件專利及專利申請,并已獲得及申請了中國3C認證和全球6個國家、地區的權威機構認證。據發布會現場介紹,漢墻可抗12級臺風,能夠適應零下40℃到零上85℃的大溫差耐熱抗凍考驗,使用的是不燃性材料,燃燒性能等級達到了A級,在各種極端惡劣環境下也能正常工作。10年質保,25年功率輸出不低于85%。
漢墻在安全和經濟方面都有著頗為出色的價值。在建筑的阻燃性能、抗荷載性能、長期可靠性上,漢墻都已達標,并通過了嚴苛的幾項國際標準;以相當于國際標準3倍的量來對漢墻進行測試,漢墻也輕松過關。從經濟性上來說,漢墻產品分為建材屬性和投資屬性。漢墻的壽命在25年以上,薄膜組件的功率衰減在15%以下,在25年之內,其發電量多于其它組件,投資收益率也略勝幾籌。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張彬補充了一個重要信息,他表示理論上來說漢墻的投資回報率約為12%-18%,6-8年即可收回投資成本;而除了發電收益,漢墻創造的清潔電力,還有助于提升綠色建筑的評分。而獲得LEED這樣高等級綠色認證的建筑相比同地段的其他建筑,在租金上可以獲得25%-30%的高溢價。另外,安裝漢墻的商業建筑多為白天用電,這正好迎合了商業建筑里的峰谷電價,玻璃幕墻發電的同時也在用電,直接消耗無需儲能,這和民用電主要集中在夜晚不同,凸顯了十分明顯的經濟性能。
據了解,漢墻的環保效益可以做一個數據的量化:每使用(在南立面的)1000平米漢墻系統,年發電量所產生的環保效益相當于1年內少消耗48噸煤炭,減少125.9噸二氧化碳排放,減少408.3公斤二氧化硫排放和355.5公斤氮氧化物排放,相當于為城市種了6000棵綠樹。
漢墻的發布對于整體建筑產業的影響不容小覷,世界著名建筑設計師、港珠澳大橋建筑與景觀設計師、漢能首席設計師劉謙強調了“顛覆”二字。他認為,漢墻的應用對建筑界在未來城市發展的狀態下,有著顛覆性的意義。過去的墻只有保溫、采光、舒適、安全的特性,漢墻的問世讓它有了新的功能,變得可以發電。如今被大量強調的生態城市、低碳建筑、智慧城市,實則所有的運行都需要用電。漢墻讓所有的建筑成為了電能的采集來源,引領了低碳發展的趨勢,顛覆了一直以來低碳環保建筑的被動式形態,從不消耗能源走向充分利用陽光,利用能源,構建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
具有多種風格的漢墻產品
全新跑道 開拓藍海市場
用“薄膜太陽能”開辟生態建材新跑道,這不是漢能第一次將薄膜太陽能和建材相結合。2017年7月和2018年4月,漢能就分別推出了雙玻漢瓦和新一代更輕、更薄的單玻漢瓦。未來產品的銷售布局如何規劃,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副總裁曹陽給出了答案。他表示,漢瓦、漢墻都是新型、可發電、能帶來產能的建材,而漢瓦主要應用在矮層建筑的屋頂上,應用在高層建筑立面的漢墻無疑是達成了更高級的進化。漢瓦、漢墻的共性,差異性也同樣映射在銷售端。用途的不同區分了市場,但在銷售手段上,無論是大客戶的直銷還是渠道的分銷,抑或是新媒體電商,都是共通的。曹陽舉例說,在幾個月前漢能就做過一次漢瓦的眾籌,因為市場對于新型產品有一個接受和了解的過程,所以希望多方位、多角度地做好推廣。而漢瓦、漢墻的示范性項目,同樣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薄膜太陽能建材產品勢必會給這個市場帶來一些積極、有益的變化,值得所有人拭目以待。
曹陽還表示,漢能是一個開放的技術領先者。首先漢能對技術和產品的領先程度很有信心,其次漢能希望營造一個同行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氛圍。發電幕墻的國內存量市場規模超過20萬億,每年增量在1-2萬億,漢能非常希望和現有的地產商、設計院、建材公司一起把這個市場做好。
張彬則再次強調,薄膜太陽能已經成為了大家公認的一個趨勢,幾乎所有新上的太陽能產業都選擇了薄膜。漢能也顯示出了開放的姿態,歡迎更多同行進入市場,共同做大做強。在技術先發優勢上,至少領先3-5年,這個是公認的。
發布會現場展示的漢能漢包
打破常規 化危機為機遇
眾所周知,新能源的發展是如今國家大力倡導的方向,然而今年發布的“531”新政卻讓光伏行業遇冷,成為一道橫亙的阻礙。但通過今年8月漢能發布的中報可以看出業績大幅增長,絲毫未受“利空”政策影響。對此,張彬回答,這歸功于漢能前瞻性的布局。一直以來,漢能專注做清潔能源,并自2009年以來,所有的努力都聚焦在薄膜太陽能,致力開創移動能源時代。漢能的產品主要是聚焦在五大類,十五個產品,全面覆蓋住、行、用各個維度。今后,漢能的目標是把每一個產品做深、做透、做到極致,此外,漢能作為一個芯片、組件的供應商,還為各行各業提供解決方案。
馮啟異則表示,漢能目前的幾個技術路線,大部分都是柔性薄膜太陽能,這與新政毫無關系。打造漢墻的技術路線Solibro雖然是玻璃基,但這個應用也與傳統的光伏完全不同。因為漢墻是垂直的立面,對角度不敏感,立面也能夠非常好地發電。她認為,出臺的政策有利于優勝劣汰,這是每一個產業的必經之路,對于做藍海市場的漢能來說,這是一個機遇。
發布會現場展示的漢能漢紙
點面結合 打造綠色生態
鑒于BIPV技術國內已經存在很多,漢墻的整體解決方案和現有的光電建筑一體化解決方案有著很大區別,漢能不僅僅是推出漢墻這一產品,實際上想做的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最后延伸成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要與建筑有更深度的結合。如今,國際建筑趨勢已經逐步向“清潔能源對建筑的滲透率考核和評估”靠攏。現在建筑能耗占整個社會的能耗比很高,中國在往被動式、歐美往零碳方向轉型。如果想把建筑的節能滲透率做得越來越高,BIPV是繞不開的路徑。推出產品只是漢能的第一步,接下來,漢能將與LEED合作繼續推進建筑節能事業。
漢能將攜手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GBC)等機構共同推動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事業。其中漢能與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聯合發起成立了“LEED綠色建筑新能源委員會”,并簽署聯合宣言。USGBC將全力支持漢能發起的“全球綠色建筑新地標”招募計劃。此計劃中,漢能將擇優對入選的綠色建筑項目進行優惠、甚至提供免費的漢墻產品支持,以助力打造更多綠色生態建筑樣本和新地標。
應用了“漢墻”的廣東河源華僑城
在未來,漢能將依托先進技術,將更多的不可能變為可能,以流淌著綠色血液的終端產品和綜合解決方案為抓手,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帶領人類走進嶄新的移動能源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