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9月18日電(曹靜) 2018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簡稱夏季達沃斯論壇)于本月18日在天津開幕,全球各國政商精英齊聚一堂。通過調查與會企業高層,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發表《未來就業報告(2018年)》(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18),探討了自動化時代中的就業等問題。
自動化將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2016年,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團隊開發的人工智能機器人AlphaGo分別以4:1和3:0擊敗韓國選手李世石和中國選手柯潔,讓人們意識到人工智能的強大。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和普及,機器究竟能取代多少人類的工作崗位也成為熱議話題。伴隨失業而來的,還要面對人類薪資減少、生活水平下降、不平等加劇等問題。
但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報告給人類帶來了好消息:未來十年里,工作場所的機器人將在全球范圍內創造1.33億個工作崗位;相比之下,約7,500萬個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取代。也就是說,機器人創造工作崗位的數量,是造成失業數量的兩倍。
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指出,科技既能創造工作,也能造成失業,就好像歷史上的工業革命,蒸汽和電創造了大量新型工作崗位,促進了中產階級崛起。
但不代表不會有人失業
同時,《未來就業報告(2018年)》也發出了警告。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表示,科技帶來就業并不是“既定事實”,而是需要大量的培訓與教育投資,幫助員工適應新崗位和新變化。這說明,人類工作崗位自然不會完全消失,但工作所需的技能將被重新定義。
最不容易被自動化取代的崗位(信息來源: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未來的職業及明日的律師》(The Future of the Professions and Tomorrow’s Lawyers )一書作者理查德·薩斯坎德教授表示:“今天的律師可能不會開發一套提供法律建議的系統,但2025年的律師會。他們的職業仍是律師,但工作內容有所不同。”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中調查的企業高層預測,一半以上的現有工作崗位將在2025年被機器代替,其中會計、數據錄入員等白領工作崗位被替代的幾率更大。在英國進行的另一項調查顯示,80%的公司高層預測將在未來五年內實現自動化,其中一半的人表示可能會開除不具備新技能的員工。
最易被自動化取代的崗位(信息來源: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在‘窗戶’完全關閉之前,政府、企業、教育人士及個人應該把握好機會,為未來良好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施瓦布在世界經濟論壇報告中寫道。
掌握一技之能,提前做好準備
人工智能來勢洶洶,人類該如何面對?
去年,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提出向機器人征稅,他的主張引起了不小爭議。反對這一做法的人認為,新技術造成失業是暫時的,最終會帶來社會財富,提高人類生活水平;對機器人征稅,將增加企業負擔,阻礙技術進步。還有人提出“全民基本收入”( basic universal income),即每人都能領取由政府或團體組織定期定額發給人民的補助,滿足基本生活。
為了不失業,更保險的做法就是掌握一技之長。
英國《衛報》援引創新咨詢公司DDG創始人賈斯汀·托賓(Justin Tobin)的話表示:“在未來,只從事一份職業就好像把錢全部放到股市一樣,不失業的最好辦法就是豐富你的簡歷,所以現在很多人開始嘗試豐富他們的職業經歷。”他表示,未來人們將同時進行七至八個工作,而不是只在一家公司任職。
“我們正在經歷著巨大變化,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將受到影響。”托賓說。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