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費改落地 互聯網車險保費連續三月正增長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近日發布的保險行業數據顯示,今年1-4月,財產險公司車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2557.02億元,同比增長6.59%,不及非車險業務同比增長37.17%的增速。然而,互聯網車險卻在整體車險業務中表現亮眼,展現逆勢上揚的態勢。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簡稱“中保協”)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數據通報顯示,互聯網財險遏制了自2016年以來連續兩年的下滑態勢,發展回暖。其中,互聯網車險保費收入為84.07億元,同比增長13.17%,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這也是自2016年以來,互聯網車險保費增速首次實現季度性正增長。
商業車險市場進一步洗牌
繼原保監會發文向四川、山西、福建、山東、河南、廈門、新疆等七地放開車險費改(費率折扣從“雙65”到“雙75”不等)之后,廣西、陜西、青海三地商業車險費率將進一步全面放開,這也是從2015年以來的第三期商車費改。再加上《中國保監會關于整治機動車輛保險市場亂象的通知》等措施的落地,沒有增值服務、沒有客戶忠誠度的渠道代理將失去性價比的優勢,市場將進一步洗牌。
商車費改在擠壓費用空間,讓利消費者的同時,將定價權更多地交還保險公司,倒逼其全面提升風險定價能力。業內人士認為,第三期商車險費率改革將推動相關地區商車險保費下降,同時由于車險利潤進一步攤薄,困擾行業多年的“價格戰”有望得到遏制,一個更加關注服務的車險時代即將到來。
不少互聯網車險公司也對政策落地做出了積極響應。眾安保險車險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三期費改持樂觀的態度,消費者的關注重心將回歸到服務和用戶體驗。
在市場機遇和政策鼓勵的雙重驅動下,多家車險公司正加快互聯網科技的深度產業鏈布局。
平安保險近十年來在互聯網化方面傾注巨大投入,汽車服務生態圈作為其“金融+生態”的五大要素之一,已上升為發展戰略。平安產險提供車保養、車保險、車生活等服務,形成了覆蓋選車、買車、用車、養車、修車、換車等全交易流程的汽車生態閉環。
眾安保險今年1月首推“數據魔方”,引入AI人工智能的計算方法和機器學習的自動迭代方式,將車險作為連接點,連接用戶、險企、汽車金融、車后等產業鏈環節,布局“眾安汽車生態”,為車主提供一站式O2O智慧用車服務和全場景式保障體系。眾安保險和平安保險聯合成立的國內首個互聯網車險——“保骉車險”,采用O2O輕成本模式,有利于針對三期費改地區發揮定價優勢。
作為國內獲批的第三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安心保險最近也動作頻頻,與全國多家互聯網公司如螞蟻金服、滴滴、京東等開展了深度合作,后續將不斷拓展其他線上線下渠道。
互聯網保險持續增長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互聯網保險公司今年保持了高速發展勢頭。2018年1-4月,互聯網保險業務簽單件數合計40.96億件,同比增長109.16%。其中,退貨運費險20.02億件,增長73.39%;責任險類業務2.82億件,增長42.45%;保證險類業務4.28億件,增長43.77%;互聯網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分別為4.89億件和4.6億件,同比增長41.4倍和5.8倍。從互聯網保險公司看,以眾安保險為代表的4家互聯網保險公司1-4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合計44.74億元,同比增長85.03%,高于財產險公司整體增速68.9個百分點。
另據中保協統計,2018年第一季度,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實現累計保費收入144.56億元,同比增長30.90%。平安財險、眾安保險分別以26.31%和15.34%的市場份額,領銜行業增長。
在市場占有率方面,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也保持著平穩上升。2018年第一季度,眾安保險、泰康在線、安心保險、易安保險4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實現累計保費收入31.74億元,同比增長86.38%;占比(占整體互聯網財險業務的比重,下同)21.96%,同比增長6.54個百分點。
在全部數據中,互聯網車險保費引人注目,一季度收入84.07億元,同期增長13.17%,保持連續3月正增長,一舉扭轉2016年-2017年連續24個月負增長的狀態。在互聯網車險市場中,保費規模位居前三位的是平安產險、人保財險和中華聯合,一季度累計保費收入為51.66億元,占61.45%,較2017年增加0.92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互聯網車險業務占比互聯網財險58.16%,同期下降9.11個百分點。受到商車費改的影響,互聯網車險在業務規模上出現了縮水,且隨著費改的深入,預計保費規模將進一步下滑。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相比保險業發展成熟的海外市場,國內互聯網車險業務占比這一數字仍在相當樂觀的范圍內,規范業務所造成的規模縮水正是擠壓泡沫的過程。商業車險費率改革進程中的產險市場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市場份額進一步向具有品牌、資源、成本、服務優勢的保險公司集中。(記者 高改芳)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