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外賣服務將與口碑到店服務一起,為阿里生態拓展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完成從新零售走向新消費的重要一步
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發展到現階段,光有資本是遠遠不夠的,未來的趨勢將是新零售和餐飲外賣協同作戰
阿里巴巴集團4月2日宣布,聯合螞蟻金服集團以95億美元對國內知名餐飲O2O公司“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
阿里巴巴與“餓了么”的接觸由來已久。2016年4月,阿里巴巴以12.5億美元成為“餓了么”第一大股東,占股約27.7%。隨后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又在2017年5月對“餓了么”共同追加了新一輪融資。
來自市場研究機構易觀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全年“餓了么”與被其收購的百度外賣交易份額總和達50.6%,美團外賣占比則達41.8%。
“餓了么”是2008年創立的本地生活平臺,主營在線外賣、新零售、即時配送和餐飲供應鏈等業務。其正式被阿里巴巴“收編”,將對外賣行業產生哪些影響?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在阿里巴巴收購“餓了么”之后,美團點評需要面對的是“餓了么”、百度外賣、口碑與整個阿里系(包括菜鳥網絡、螞蟻金服)的協同作戰。不過,美團點評也無需畏懼。當“餓了么”需要阿里為其持續供血時,美團點評已經在2017年5月實現盈虧平衡,其2017年全年3600億元的交易額、330億元的收入向外界證明了自身價值。
阿里巴巴收購“餓了么”,目的不僅是為了成為外賣領域“老大”。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其內部信中表示:“‘餓了么’外賣服務將與口碑到店服務一起,為阿里生態拓展全新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完成從新零售走向新消費的重要一步。依托外賣服務所形成的龐大立體本地即時配送網絡,將成為廣大新零售場景下必需的商業基礎設施。”
早在2015年,“餓了么”成立全國性即時配送體系——蜂鳥配送。截至2017年,其注冊配送員達到300萬人,“最后一公里”配送體系成了“餓了么”的核心能力之一。這一能力將與盒馬鮮生的“三公里內半小時達”和24小時家庭救急服務,以及天貓超市的“一小時達”“定時送”等物流配送增值服務形成協同。“餓了么”在新零售方面也有所布局,目前發展了4種業態:一是線下便利店,二是自建中大型便利店,三是無人貨架,四是前置倉。
招商證券商貿零售首席分析師許榮聰認為,此次阿里巴巴完成對“餓了么”全資收購后,阿里巴巴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戰略布局也將同步升級。他表示,“‘餓了么’將深度融入阿里新零售體系,貢獻高頻外賣場景流量資源和用戶、商戶等數據資源,現有的蜂鳥配送體系也能和盒馬、大潤發等到家服務進行運力協同,并依托菜鳥等構建立體同城即時配送網絡,阿里新零售架構逐步完善”。
“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說:“比起獲得短期的資金支持,我們更加看重未來的戰略資源。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發展到現階段,光有資本是遠遠不夠的,未來的趨勢將是新零售和餐飲外賣協同作戰,而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領域有著最強最完善的生態。”
不過,阿里巴巴在智慧零售上仍要面對騰訊的挑戰。2015年10月,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此后騰訊戰略投資美團點評,并將微信錢包中的兩個入口留給美團點評。2017年末到2018年初,騰訊還先后戰略投資了萬達商業、家樂福中國、永輝超市、男裝品牌海瀾之家及步步高商業連鎖。
上海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表示,O2O市場經過殘酷的競爭,又一次驗證了國內互聯網模式“魔咒”:數一數二才能存活,背靠巨頭才能存活,砸錢才能存活。希望各大電商平臺不忘初心,把商戶、用戶的利益放在合適的位置,提升自己的運營能力,而不是簡單地靠壟斷地位來追求利潤。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