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如何變化?中國社會科學院29日發布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6-2017)》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給出了答案。藍皮書顯示,2016年,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上升的有6個省市,排位下降的有10個省區市。
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藍皮書》主編之一李閩榕介紹說,2016年中國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綜合評價結果與上一年的排名相比,有6個省區市排位上升,10個省區市排位下降。
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排位均上升了5位,吉林省上升了3位,重慶市上升了2位,湖南省和甘肅省均上升了2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海南省,排位下降了5位,安徽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陜西省都下降了2位。
2015~2016年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比較表
注:括號內的數字表示以2015年為基準,2016年部分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升降變化位次,“+”表示排位上升,“-”表示排位下降。沒有數字說明該省份排名保持不變。圖表來源:央廣網
李閩榕進一步指出,有部分省份的排位出現跨區段變化。其中,重慶市由中游區跨入上游區,前進了2位;內蒙古自治區和吉林省由下游區跨入中游區,分別前進了5位和3位;湖北省則由上游區跌入中游區,下降了1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海南省由中游區降入下游區,分別下降了2位和5位。
從全國四大區域間經濟綜合競爭力來看,東部地區分值下降了1.6分、中部地區也下降了1.6分、西部地區下降了0.6分,東北地區上升了0.2分。李閩榕表示,只有東北地區得分上升,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平均得分都有所下降,由此反映出各個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變化出現分化現象,反映了供給側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
“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客觀體現了各省宏觀經濟調控的水平與能力?!崩铋}榕表示,從經濟綜合競爭力與各二級指標得分相關系數來看,相關程度最高的是宏觀經濟競爭力,這表明宏觀經濟競爭系是經濟綜合競爭力最直接的體現,其次是發展水平的競爭力,產業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發展環境,不管是基礎設施等硬環境,還是營商環境等軟環境都是保障經濟、提升經濟發展效率的重要基礎。
李閩榕指出,經濟發展水平是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基礎,但GDP不能完全決定競爭力排位,需要科技、金融、教育、環境等重點因素共同來發聲。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