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017年全國智慧教育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行。活動由中國電化教育雜志社、北京教育學會主辦,北京市豐臺區教委、北京12中教育集團承辦。當天,來自北京市第十二中學、人大附中、合肥八中的名師們在北京市十二中本部7個會場進行了9門學科共18節觀摩課的分享。為觀摩課提供技術支撐的是科大訊飛智慧教育系列產品之“智慧課堂”。
智慧課堂讓課堂效率更高
“‘智慧課堂’讓老師們教學的效率更高?!眻探屉p師課堂,剛剛走下講臺的北京十二中物理教師孫德峰說,科大訊飛的“智慧課堂”不只是“雙師課堂”的運用,還體現在學生線上答題,老師隨時可以看到答題狀況,并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能更好地實行因材施教。
寧波二中副校長楊繼林說,寧波二中于2016年12月接觸到了科大訊飛的產品。“‘智慧教室’對學生作業、考試情況的大數據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讓年輕老師更好、更快地掌握學生容易錯的地方,提高了教學效率?,F在有兩個年級都在用科大訊飛的產品。”
除了對課程的大數據分析,科大訊飛輪值總裁吳曉如介紹,科大訊飛的產品還可以用于對學生主觀題的試卷評判?!袄蠋焸冊u完了一百份左右的樣本以后,機器就可以去學習,模擬老師去評閱,剩下的試卷就可以機器評分,也可以人評和機評協同,既保持我們老師評閱中和學生的互動,也減輕我們老師的工作量?!眳菚匀缯f,機器能在人的指導下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去解決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翟小寧說:“現在我們的教育確實應該與時俱進,讓科技武裝學生的頭腦,注重人工智能課程的建設。面向未來,我們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如何通過互聯網加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和個性化教學,這些都是當下教育要共同面臨的問題?!?/p>
智慧課堂助力個性化教學
“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給學生布置一些小練習,數字化設備可以把學生所做的所有的過程記錄下來,把學生當前的練習中有沒有什么問題也實時反饋,這時候課堂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得到老師的關注。課堂和課后的情況都數字化下來,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況,更好地知道學生學習的薄弱點所在?!笨拼笥嶏w輪值總裁吳曉如說。
對此,廣東廣雅中學副校長龍國華也深有體會,他說,學校已經使用了幾年的“智慧教室”。課堂上引進新技術,增強了師生的互動,能讓老師關注到更多學生,同學之間也可以互動,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學生個性化了解,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
吳曉如說,我們去課堂看,發現使用技術設備的課堂產生了非常積極的變化,每一個學生都全神貫注,因為他們感覺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受到了老師的重視,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種手段。
北京市教育學會會長羅潔認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關鍵在于教育的重構與再造。也要通過信息化,創新和變革我們的學習方式,實施有效的個性化教育。
智慧課堂讓學生走向未來
在吳曉如的設想中,人工智能進校園,使得老師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有了一位虛擬助手,除了讓教學和學習更有效率高,更重要的,人工智能本就是以后學校教育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環?!拔磥砩鐣缀趺恳粋€行業每一個人,可能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都需要和機器去做一些協同?!眳菚匀缯f。
吳曉如介紹,可以在學校提供一個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去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技術。開放一些技術,讓學生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可以開發一些簡單的應用,讓更多的學生能夠用人工智能在他的創新一些實踐過程中能夠做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引導到未來。
在龍國華看來,技術的發展會引起很多變革,但是教育的本質,師生關系,以及以學生為主體的導向,是不會變的。新技術只是輔助,面向未來,教育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的能力,并教學生正確看待技術變化,并迎接這種變化。
因材施教成就夢想
據科大訊飛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科大訊飛智慧教育系列產品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 因材施教成就夢想”為宗旨。其研發的“教師專用智能終端+學生專用智能終端+云服務平臺”的全方位智慧課堂解決方案,供覆蓋課前、課中、課后的全場景教學需求,重建師生的教學關系,讓老師“因材施教”、“以導代教”,讓學生“按需學習”、“自主學習”,從而最終實現教與學的方式變革,促進全體學生實現符合個性化成長規律的智慧發展。
目前科大訊飛智慧教育系列產品涵蓋:教學產品——智慧課堂、互聯教學助手;學習產品——智學網、考試產品——英語聽說綜合解決方案、教育管理——智慧校園,以及暢言智慧教育互聯平臺、云平臺等。目前已經和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市第八中學、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廈門第一中學、長沙長郡中學等重點中學展開合作,產品服務8000萬名師生,覆蓋32個省級行政區及多個海外國家,11128所學校已經常態化使用。
這次在全國智慧教育新發展高峰論壇上亮相的“智慧課堂”,實現了動態開放課堂,增進了課堂高效互動,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加立體化;助力學生個性化學習,同時促進合作探究學習,幫助教師準確把握每個學習者掌握知識的狀況,實現對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的評估;提升教學機智,搭建引導性施教環境,依靠數據科學決策,助理教師采取機智性行動,即時調整課前的教學設計,優化和改進課堂教學進程。
在兩天的論壇中,11月24日舉行了“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名校聯盟”啟動儀式,公布了《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名校聯盟章程》和《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名校聯盟宣言》。該聯盟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合肥市第八中學發起,由國內中小學、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相關企業自愿組成的教育創新協作體。聯盟在“平等、寫作、共享、共贏”的基礎上,實現聯盟各成員單位在教育信息化教學、教研等環節應用中,深度交流、密切合作、資源共享。首批共有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深圳中學、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等12所學校組成。
據悉,聯盟秘書長由發起機構代表科大訊飛擔任。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合肥市第八中學是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名校聯盟的理事單位,西南大學附屬中學、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深圳中學、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廈門外國語學校、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蚌埠市第二中學、廣東廣雅中學、杭州育才中學則是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