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圖片來源:路透社 |
中國日報網10月11日電 據英國《經濟學人》報道,第七次撞大運?據9月26日對外公布的日本銀行七月政策會議紀要,它又一次將預期價格上漲達到2%通脹目標的時間推遲至2020年三月截止的財年。這是2013年以來第六次做出如此的預期。
四年半前,黒田東彥擔任日本央行行長,著手實行史上最大的量化寬松政策。可是,該行仍然遠遠無法實現制定的目標。日本銀行大肆收購日本政府40%的國債,以及高達71%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該行的負債表擴大了三倍,現在幾乎達到了美聯儲的規模。
然而,盡管黑田沒有達預定的目標,以及日本出現提前大選的情況,他仍然有可能會在明年四月任期結束后會接著再任干五年時間。否則,他的繼任者基本上也是會制定同樣的通脹政策。至少有一位日本銀行委員會成員在9月20日至21日召開的最的一光華政策會議上提出警告,稱日本央行采取的措施不足以實現預期的通脹。這些措施包括保持短期利率為負,大致在-0.1%;十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在零左右。不過,爭論很快就變成了2%的通脹目標的可行性問題。
摩根大通證券的Masamichi Adachi表示,很多國家會很樂意自己的國家也有類似日本的“煩惱”:全民就業,企業利潤大漲以及在二戰后經濟一直增長。不過,由于日本政府的改革躊躇不前,日本銀行當起了“安倍經濟學”(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經濟政策)的守護神角色。勞動力危機至少起到了作用,因為日本政府催促日本企業加薪的努力沒有起效。在本周的講話中,黑田再次提及要用加薪來推動通脹。他表示,企業一直在消化成本,壓低產品價格,不過,這種作法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他的這種樂觀情緒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前日本銀行委員會成員syuri Shiraig表示,寬松的貨幣政策的一個目標沒有實現:促使日本企業采取冒險的經營行為。相反,在過去五年里,日本企業獲取的大量現金增長了50萬億日元(合4430億美元),總計超過了210萬億日本,創下了新紀錄。
由于投資與需求雙雙疲軟,黑田的貨幣寬松政策仍然會持續下去。Shirai表示,這個政策存在風險,即貨幣政策成了整個日本經濟的支撐。她指出,依靠日本央行的政策,一些日本企業不再努力提升生產力,也不改善企業經營。同時,日本培訓研究所所長尼古拉斯·比尼斯(Nicolas Benes)還表示,由于日本銀行成為多家日本企業的控股股東,它正在影響市場定價機制。
在2013年,黑田的量化寬松政策讓市場大感意外,接二連三的政策改革不斷令人震驚。Adachi稱,不過,沒有人明白日本銀行何時會減少其資產購入數量,更不用說收縮其資產負債表了。對于寬松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問題,有人認為填坑的成本遠遠超過了挖坑的成本。
(編輯:王旭泉)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