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全球主要經濟體10年來第一次出現同步增長,這是因為各大央行仍在實施的低利率刺激措施,以及困擾美國、希臘、巴西及其他國家的危機逐漸減退。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8月23日文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稱,該組織追蹤的45個國家今年全部有望實現經濟增長,其中33個國家的增速將比一年前加快。這是2007年以來45個國家第一次全部實現增長,也是2010年以來經濟增速加快的國家數量最多的一次。2010年,許多國家在全球金融危機后經濟出現短暫反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份預計,今年全球經濟產出將增長3.5%,2018年將增長3.6%,預計增速均快于2016年。
過去50年,經合組織追蹤的所有國家實現同步增長的情況很少見。過去10年間有過一次,另外就只有上世紀80年代末以及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前的幾年。
德意志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經濟學家喬希·法因曼說:“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速不是特別快或者驚人,而是緩慢、有條不紊的,但是實現了同步增長。”
目前,經濟增長提振了日本汽車制造商、印尼煤礦企業和德國叉車制造商的利潤。今年上半年,美國出口增速按年率計算接近6%,是2013年年底以來表現最好的兩個季度,超過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
如果同步增長變成經濟過熱,這種局面將可能消失。多年的危機已經證明,全球股市或地區房地產市場大漲,可能很快轉變為給經濟造成破壞的金融混亂。另外,如果本周參加全球央行年會的行長們過快退出貨幣刺激計劃,也可能導致經濟增長脫軌。
不過目前來看,全球經濟增長已步入正軌,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通脹水平較低,而且央行正逐步采取行動。
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全球經濟好轉。
長期陷入困境的歐元區經濟體終于出現了改善的跡象,包括希臘。經合組織預測,今年希臘的經濟增速將達到1%,增幅不大但仍是其10年來最快增速,而且失業率在不斷下降。自2014年被國際債券市場排除在外以后,上個月希臘成功重返了全球債市。
包括19個國家的歐元區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超過美國,第二季度保持了增長勢頭。經濟信心達到10年來最高水平,失業率下降至8年間的最低點。增長不僅限于德國和荷蘭等傳統經濟強國,西班牙在第二季度創出近兩年來最快增速。法國和葡萄牙也都出現了穩健增長。
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發達經濟體,金融危機的影響正逐漸消退。美國家庭已停止減少借貸,開始恢復正常消費模式。很多發達經濟體的財政態勢從緊縮轉為寬松。此外,雖然美聯儲已開始上調目標利率,但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利率仍然很低,低于通脹率。
2014年開始的全球大宗商品泡沫破滅最近出現逆轉,也讓全球經濟獲益。現在,大宗商品價格已經穩固,投資在增加。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