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6月14日電 據英國《經濟學人》報道,對于不同的人,一頭被砍掉角的死犀牛意義各不相同。對于犀牛物種來說,會是瀕臨滅絕的危險;野生動物愛好者則認為這是野蠻的屠殺;執法人員認為這是法治的失敗。對于動物偷獵者,這就是巨額的收入,通過非法出口,僅一個犀角的價格將被抬至上萬美元。對于經濟學家,他們可能會看到“無形的手”在作祟。
在南非地區,犀牛數量居全球之最,約占全球犀牛總數的四分之三,同時,該地區的犀牛偷獵行為也極其猖獗。官方數據稱,2007年偷獵者非法捕殺犀牛13頭,而2016年急劇上升至1054頭。在克魯格國家公園,世界犀牛最大種群的棲息地,記錄在案的偷獵事件有所減少,犀牛數量卻仍在逐年減少。野生動物貿易監測組織TRAFFIC的專家湯姆米利肯(Tom Milliken)擔心,這很可能是因為偷獵者藏匿動物遺骸的手段越來越高明了。
非法販賣犀角的行為并非僅限于南非地區。犀牛角貿易鏈條網從南非延伸至亞洲。尤其在越南,犀角被奉為名貴藥材,幫助治療各種熱病、酗酒,甚至癌癥。
禁獵者強烈呼吁加強執法力度。他們指出,自從1993年中國政府禁止使用犀牛角后,中國對犀角的需求量大幅度減少。此外,在過去幾年,在犀牛棲息地,修建柵欄、增加更多巡邏力量以及加大違法懲罰力度,有效地減少了偷獵行為。
不過,有人認為,貿易禁令可能反而會使偷獵情況惡化。限制供應會繼續抬高犀牛角價格,從而進一步刺激偷獵者違法偷獵行為。犀牛養殖戶表示,如果他們能夠合法出售犀角存貨,將有效控制非法犀角貿易。為了降低犀角對偷獵者的經濟價值,一部分個體戶取下了家養犀牛的角。與象牙不同,犀角在幾年之后又會重新長出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犀牛專家小組組長邁克奈特(Michael Knight)擔心,如果繼續通過法律禁止犀角貿易,那么犀牛養殖個體戶可能會轉向養牛。在這些個體戶承擔著巨大的安全成本的同時,偷獵者卻在賺取暴利,這對養殖戶來說十分不公平。
不過,若將犀牛角使用正常化和合法化,犀角的供給和需求都將大大增加。禁止犀牛貿易論者認為,任何降低犀角價格的行為都將增加其購買數量,對偷獵者來說,潛在的經濟利益并未變化,而且更方便不法分子從事違法野生犀角販賣活動。
在他們看來,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直接減少市場需求。在越南和南非政府的要求,以及WTO和聯合國的一個獨立機構國際貿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的監督下,一項新的研究找到了犀角需求的主要來源情況。經傳統醫藥界的熟人牽線搭橋,該項目的研究人員采訪到了數名犀角使用者。幾乎無一例外,所有的接受采訪者都是相當富有的老年男士。他們沒將犀角當作壯陽藥,也不覺得使用犀角很丟臉。他們覺得,非法性使犀角變得珍稀高檔,而一樣物品越珍稀高檔,他們越有購買的沖動。當被問到需求量與價格的關系時,使用者表示,價格下降必然會使需求量增加。
如果說犀角販賣合法化風險太大,長期維持禁令的風險也不低。同一項研究發現,犀角的“鐵桿”使用者占到全部使用者的三成左右,根本不在乎相關的法律懲罰。只要醫生的處方上仍有“犀牛角”,犀牛角需求就很難徹底消失。這項研究的作者道格拉斯麥克米蘭(Douglas MacMillan)懷疑,宣傳科普活動對人們拒絕使用犀角的意義不大。在越南,不少宣傳倡議指出犀牛角的化學成分其實與人類頭發和指甲的成分相同,卻澆不滅人們購買犀角的熱情。
法律法規的變化可能引發更多問題。3月30日,南非憲法法庭推翻了國內犀角貿易禁令。現在,只要取得許可,國民就可以在南非國內進行犀角貿易活動,但是禁止出口。湯姆米利肯認為,這將導致最糟糕的結果。允許一部分擁有許可的人合法進行犀角貿易,有關機構卻不能有效禁止非法貿易,只會將水攪得更渾。一旦離境,合法和不合法的犀角就難以區分了。這種情況下,越南的犀角便宜了,從事非法出口貿易的商人卻不損其肥,而犀牛仍將不斷倒在偷獵者的槍口下。
(編譯:朱桀、吳越 編譯:王旭泉)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