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英國《金融時報》刊文《阿里巴巴押注“自驅的”全球化》(Alibaba bets on do-it-yourself globalization),詳盡解讀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戰略及布局,指出這家市值已超3000億美金的中國互聯網商業巨頭有望在未來近20年時間里,各個平臺的交易總額達至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規模,并將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相當于地球四分之一的人口。
文章說,許多中國公司在試圖向海外擴張時都鎩羽而歸。但大部分觀察人士都看好阿里巴巴的全球化發展。
“如果全球化孕育出一對雙胞胎,他們的名字將分別是杰夫?貝索斯(亞馬遜的創始人)和馬云,”美國供應鏈咨詢公司Tompkins的Michael Zakkour說,“他們是全球化2.0版的完美體現。”
文章指出,并不是所有阿里巴巴運作的業務目前都在盈利:云計算或許是最大的對未來的押注,輕資產運營、每日運送5700萬個包裹的物流平臺菜鳥也消耗了大量的現金。然而,阿里巴巴利用它的電商運營來供給新生業務,構建自己的生態系統。在3月底結束的上一個財年,阿里巴巴的收入增長了56%到達230億美元,凈收益達60億美元的,遠比亞馬遜盈利。
文章還稱,或許馬云最大的全球化棋局是正在發展中的新國際貿易平臺:世界電子商務貿易平臺(eWTP)。這一平臺涵蓋了阿里巴巴所有的經典元素:小企業,所有人都能參與,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eWTP將提供跨境貿易所需要的基礎設施系統:物流、通關以及鎖定關稅優惠。阿里巴巴和馬來西亞簽署了首個eWTP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馬來西亞“數字自由貿易區”,將側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一個執行中心,以及在電子支付和融資領域的合作。
然而,同時在國內,阿里巴巴也面臨著競爭伙伴的挑戰。騰訊支付目前已經占到5.5萬億支付市場總額的37%,支付寶是51%。幾大互聯網巨頭都進入了外賣、共享單車,以及數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