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錢培堅 通訊員王廣濱)5月26日,“全國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臺”試點啟動。這意味著,我國有資質的8萬多家建筑企業的4000多萬名建筑勞務人員,將迎來勞務實名制管理,勞務用工向職業化再邁一步,建筑工人勞動權益多了一層防護。
據了解,為全面落實國務院有關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實現農民工實名制管理的文件精神,中建協勞務管理分會接受住建部委托開展了“勞務實名制”課題研究,并開發了“全國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臺”。該平臺由協會、企業、銀行共同組建,由勞務管理云、勞務管理網和勞務服務端3部分組成,核心內容是落實勞務實名制管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對此,住建部建筑市場監管司施工監管處調研員林樂彬指出,“平臺的試點標志著‘互聯網+勞務管理’拉開了序幕。”林樂彬說,實名制管理將有利于維護建筑從業人員和建筑施工企業的合法權益,減少欠薪行為的發生;合理促進企業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落實其用工組織責任,有利于提升建筑業的整體形象;有利于行業主管部門收集準確的從業人員數據信息,摸清行業主體用工情況,為宏觀政策的制訂提供決策依據。
據了解,通過該平臺的“實名制一卡通”可實現勞務工人全職業周期管理,為建筑工人工資足額支付、月清月結撐起“保護傘”;云平臺為建筑企業和勞務分包企業提供現場勞務管理,通過它可以清楚看到每個企業實時用工情況、勞務數據;用工單位、行政機關在勞務管理網上可查詢建筑工人的勞務企業信息、總承包企業勞務管理信息;建筑工人和建筑相關服務企業的管理人員可通過App手機客戶端看到自己的用工信息、培訓需求以及申請法律援助、享受金融機構定制服務等。
據了解,中建八局作為平臺的承建單位,自2012年起就致力于勞務實名制信息化管理的探索,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其中該局一公司推廣使用的勞務實名制管理系統,集基礎數據采集、工程監管、考勤記錄、工資發放等于一體,已在90個在建總承包項目成功應用,累計采集11.5萬余名職工的基本信息,在有效降低用工風險之時,也為平臺的試點運行奠定基礎。
接下來,相關部門還將加快制訂建筑用工實名制管理辦法,為平臺建設提供政策支持,盡快出臺平臺管理辦法和全國統一的建筑工人信息數據標準,為平臺管理和數據互聯共享打基礎,并通過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為其全面推開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