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月29日電(記者 鄭陽鵬)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在2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國務院最近通過的《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方案》,將基金項目由28項減少到23項。據靜態的測算,2016年將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約260億元。
史耀斌說,這個數字與經濟發展、基金征收率等有關,今后可能是動態數,實際減負也許比這還要大。
政府性基金是政府為支持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業發展向公民法人征收并且具有專項用途的財政資金。史耀斌表示,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在水利、電力、鐵路、公路、民航、旅游、教育等領域設立了多項基金,促進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事業發展。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出現了亂設基金問題,政出多門、重復設置,致使基金項目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進行了大力治理整頓,近幾年又持續不斷地開展清理工作,基金項目已大幅削減,由2000年的327項減少到目前的28項。史耀斌表示,總的來看,基金管理的規范性明顯提高,但仍存在違規設立、政策效果弱化、透明度不高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清理規范。
此次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包括五項具體內容:一是取消地方違規設立的基金3項。二是將3項不能更好適應政府職能轉變要求的基金征收標準降為零或停征,包括將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和育林基金征收標準降為零;停征價格調節基金。三是整合7項征收對象相同、計征方式和資金用途相似的基金,具體包括將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并入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將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省際大中型水庫庫區基金、三峽水庫庫區基金3項基金合并為中央水庫移民扶持基金。四是擴大有關基金的免征范圍。五是對現階段保留的基金實行規范化管理。
在同一場吹風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介紹日前國務院審議通過的《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時表示,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6.1%,城鎮常住人口達到了7.7億,但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展比較緩慢,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不足37%。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之間相差近20個百分點。
"城鎮化規劃提出,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4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0%左右,現在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56.1%了,完成目標不是很難,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45%的目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胡祖才說。
歸納原因,胡祖才認為是"兩個積極性"不是很高。"一是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因為要增加一些投入。二是農民也有擔憂,也存在積極性不高的現象。"
針對兩個積極性不高問題,《若干意見》設置了若干激勵機制。如在保證基本農田不減少的情況下,村莊整理增加用地面積獲批準后可以轉換成城鎮用地指標;統一規劃、合理利用丘陵坡地,這樣可以調動地方政府推進城鎮化的積極性。
解決農民積極性問題,胡祖才認為,要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三權"的保護,同時鼓勵農民依法自愿有償退出。
"建立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如果他愿意退出,他就可以退出;他要暫時保留,還可以保留。有了這項政策,農民落戶就會比較安心了。"胡祖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