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导航大全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级毛片,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AV一区二区

“數字中國”論壇之全球智慧城市創新實踐座談會舉行

2015-12-17 13:51:07

文字實錄:

[座談小組1:全球智慧城市創新實踐。主持人:新京報報社社長 戴自更。]

戴自更:下面,進入小組討論環節。

(小組討論嘉賓上臺)

女士們,先生們。下面,小組座談。我們座談的主題是:全球智慧城市的創新實踐。

眾所周知,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而形成的一種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態,能夠盡可能的優化配置城市各種核心資源,管理與發展好城市。目前,智慧城市在國內外已經大規模的展開,并取得了很多的成效。現在在座的有三位國內城市的市長,還有兩位是國外主管有關智慧城市的負責人,還有一位是主要的技術提供方IBM。

下面,我們想聽一聽幾位在這方面實踐的一些經驗。先請深圳市許勤市長,因為深圳在智慧城市方面在國內是先行一步的,有很多的創新,想請許市長在智慧城市創新方面給我們做一些分享。

深圳市市長 許勤:非常感謝主持人,也感謝會議的主辦方,讓我能夠有機會跟大家一起分享智慧城市發展的一些考慮。深圳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確實是非常重視,在過去的這些年里。應該說,一直從規劃、政策,多方面去推動。我想智慧城市建設確實離不開創新,因為深圳本身作為經濟特區,創新就是它的基因。創新在推動深圳,包括:智慧城市在內的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也是通過創新,實現了我們新一輪產業的轉型升級。深圳今年通過創新帶來的GDP增長,可能會落在8.8%-9%之間,我們的財政收入增長將會在30%左右。所以,沒有創新就沒有這一切。

深圳是一個典型的通過創新來實現信息化,實現智能化,實現工業現代化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從智慧城市創新來說,我認為有幾個方面比較重要。

一、創新能力要進一步提升。

深圳智慧城市建設,或者是其它經濟社會活動的創新,實際上在能力上提升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近些年在涉及到“智慧城市”的國家省市級的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的建設上,我們建設了140家左右這樣的創新機構,支撐我們的智慧城市建設。同時,我們還有其它學科領域的,大概超過1000家的實驗室建設,推動經濟和社會,用創新來推動發展。

二、我們比較注重政策和規劃的創新。

在智慧城市建設上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劃和政策。比如:我們制定了2020智慧城市規劃綱要,我們制定了寬帶的提升計劃,制定了我們包括用Wifi覆蓋主要的公共空間免費提供服務的這么一個三年計劃等等。

三、從技術上不斷的推動創新。

“技術”也就是政府和企業聯手共同推動我們的網絡架構更加合理、更加優化,也推動我們更多的新的技術,硬件和軟件技術的應用。比如:像華為生產的核心路由器,可以說現在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核心路由器。比如:剛才江陽副總裁講到的“微信”,微信現在在政府服務當中和智慧城市建設當中正在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包括集群通信系統,這些都是,通過這些技術增強我們智慧城市的能力。再一個創新,就是應用創新。如何在教育、衛生,在社會治理、社區管理等等各個方面去推動創新,更好的把“云計算”、“大數據”,把當前的顯示技術,軟件和硬件一些新的技術能夠運用起來。我們深圳推的“9個云系統”,包括:教育、健康等,能夠支撐這個城市更多的實現用創新來推動發展。另外,我們希望在政府和企業聯動上,能夠更多的創新一些共同的建設方式和發展方式。我們包括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跟神州數碼、騰訊、阿里巴巴,我們都共同來聯動推動整個智慧城市,或者說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我想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創新,是它的一個基本需求、一個基本的單元。所以我想,深圳將會繼續用創新來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戴自更:謝謝許市長。咱們今天在這里召開“互聯網大會”,林市長是這里的東道主,我們能夠享受全程的信息服務,跟嘉興的智慧城市建設分不開。我也聽林市長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有關智慧城市方面的一些經驗。

林健東:非常感謝主持人給我這樣的機會,烏鎮是嘉興市下面桐鄉市的一個鎮。這個地方很特別,總書記昨天來了。歷史的文化和現代的文化技術在這里結合,大家來到這里,這里的Wifi可能是在全世界、全中國最強大的一個Wifi小鎮,而且這里覆蓋了現在是用5G的技術來支撐著整個訊息的暢通。我們說:“萬兆進企,千兆上桌面”就是可以在這里全面的享受。嘉興市一共有5個縣、2個區,3900平方公里,是浙北的一個非常發達的區域。這里到上海高鐵大概就是20幾分鐘,到杭州也就是20幾分鐘,這里的產業化水平很高,城鄉差別非常小。城鄉差別大概只有1:1.7,是全中國最低的,而且發展的信息化指數是在0.909,在浙江也是排在前位的。我們正在實施的有“寬帶中國試點”這樣的項目,“國家信息消費城市試點項目”,正在跟中科電合作搞的“國家智慧城市標桿城市的項目試點工作”。我們嘉興市高新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占了工業產值40%以上,這在全中國也是非常高的。我們的裝備數控化率在43%,所以說我們這幾年來對于產業進行了運用互聯網的技術進行了信息化的改造。

按照總書記講的,加大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改造,讓更多的老百姓享受互聯網帶來的“獲得感”,這是很重要的。

1.我們市、縣、鄉鎮的政府,所有的審批制度全都是網上審批,數字化。

2.我們所有的農村(特別是農村)到自然村到戶,全部實施光纜工程,讓互聯網的技術能夠真正的深入到農村,讓老百姓、農民能夠享受,讓農產品通過電子化進一步增加他的收入。

我們的農民收入,在浙江省是最高的。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農民獲得經濟的收益,這就是“獲得感”。

3.我們的居民運用互聯網的技術,能夠享受“一卡通”、“掌上醫療”。

像烏鎮的互聯網醫院,在全國也是獨樹一幟的。在它線上上線的大概全國有19萬副高以上的專家在它的線上,這一項就全面的促進了我們智慧城市的發展。當然,我們還有“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電網”等等。

我舉兩個例子,非常有意思。

我們有兩家光伏云運營商,它的總部在嘉興,它的光伏發電在全國各地,最遠的在遼寧、內蒙都有。它運用互聯網的技術,實施運維管理、監控等等。還有一家我們叫“家裝設計”的“云設計商”,你到了它的企業,只要報出北京哪個小區、哪個樓,第幾層,他就可以在企業進行三維空間的設計。這種企業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智慧城市發展。大家到了古老的烏鎮以后,就會充分感受到互聯網經濟帶來的活力,就會充分感受到習總書記講的“加大發展網絡創新的能力”。

謝謝!

戴自更:謝謝林市長的介紹。咱們有一個內地城市,是遼寧本溪,它在智慧城市方面反而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它在信息惠民跟大數據整合方面做的非常不錯。下面,有請曲市長給大家分享一下。

曲剛: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家好。本溪應該說是今天在臺上的一個北方城市,作為北方城市也曾經有過“快”的變化,也有過“慢”的變化。“快”,跟深圳、嘉興比不了。因為深圳的工業增加值是6600億,嘉興是1600億,本溪是510億。為什么從一個煤鐵城市,創變、創新到一個智慧城市?我想本溪的做法就是“5621”,我在這里做一個報告。很簡單,我認為“互聯網+智慧城市”,技術是是“+”,但是“互聯網+智慧城市”接地氣是“城”。本溪2014年1月17號是我們智慧城市的元年,我們現在“5”就是已經擁有了“信息惠民”、“寬帶中國”、“信息消費”、“云時空平臺”及“養老服務”5個國家試點,這是目前在全國三線城市里的唯一一個城市。“6”,就是“三借三創”:第一個,一定要借利于推進,必須要信息孤島全部打破,實現跨界融合,無線連接。我們市里有一位副市長統抓這項工作,設立了1個辦公室。第二個,借腦前行,本溪是一個煤鐵之城,只有三個碩士畢業的公務員。怎么辦呢?我們就與神州數碼在2014年1月17日,成立了一個公司,我們叫招才引智,這樣才能實現智慧城市的接地氣與持久性。再一個借,就是借源融資。政府有資源,堅決不能讓政府的資源部門化、個人化,一定要讓資源從鐵籠子里有序安全的流淌出來,這一塊我們融資了8700萬,打造了全中國第一張融入居民健康卡,80K的居民卡。同時,我們又將我們的教育、衛生等資源和三大運營商換取了3400萬的投資。同時,我們和中央、省,我們融來了5500萬的資金。今年國務院3個億的“信息惠民資金”,東北唯一獲得三千萬的就是本溪。三創,就是創新平臺。我認為智慧城市建設說簡單,就是服務三個“人”——自然人、法人、社會管理者。因此我們建立了一中心,就是我們的數據中心;三平臺,市民、企業扁平化決策中心。我們市里37個部門,30個部門數據全部接入,已經實現了86%的應用。再一個就是創新我們的專項,我們在教育等領域搞我們的專項,關鍵是我們的創新標準。全國目前省級地方的智慧城市標準,我們已經與一個月前已經發布。

最后就是一個品牌,我們已經打造了智慧山水城注冊商標,我們將在未來實現從“0”到“1”的突破,實現從“1”到“N”的復制。

謝謝大家!

戴自更:謝謝曲市長的介紹。剛才我們聽了內地三位市長的有關于“智慧城市”的分享,下面再來聽一聽兩位國外智慧城市方面負責人的一些介紹。下面,我想請新加坡莊司長。因為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他們的智慧城市應該有30多年的發展經驗。我想請莊司長介紹一下,他們在城市管理,技術平臺構建、產業經濟方面,在智慧城市圍繞這個給大家分享。

莊慶維:新加坡在打造“智慧國”的這30年的路程上,我們深深的體會到政府、企業跟市民的深度合作,還有互相信任是打造一個智慧城市非常重要的一個重點。打造一個智慧城市不是政府說了算,也不是企業建了就有人用,也不是市民“要”,就有這樣子的一些應用。這三方的合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政府在智慧城市里扮演著什么角色呢?主要是政策的制定、標準的制定,還有基礎建設的推動。在政策跟基礎建設方面,新加坡的理念就是政府要有適當的超前,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拉企業的后腿。政府的政策跟國家的基礎設施,不能成為那個企業創新的瓶頸或絆腳石。所以在這方面,我們在2006年的時候,我們發布了智慧國2015規劃的時候,當時就提到了,要打造全國的光纖網,但是現在已經完全覆蓋了之后。我們下一個階段叫什么呢?我們就打造了一個“全國傳感網”,在光纖網的基礎之上,把整個國家的傳感器、攝像頭都接入到可以共享的傳感網上。我們也在打造一個“易購網”,把所有的3G、4G、無線網跟光纖網,打造成一個無縫的可以實時提供最高速的網絡,不管你是在高鐵上還是在地下庫的車庫里,都有無線帶寬。另外政府一個職責就是“標準”,標準非常重要,標準決定了政府、部門之間怎么互聯互通,政府怎么跟企業之間互聯互通,企業跟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在政府跟政府互聯互通方面,我們也需要有一個很好的協調組織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數據需求跟數據的共享,我們新加坡也有這樣子的CIO智庫。我們就是新加坡政府的首席信息官,所有政府的CIO都是由我們局外派出去的,所以的標準制定、協調等方面都是由我們來協調,這樣就不會有重復建設,也不會有信息孤島的問題。

除了政府的建設,企業又能扮演什么角色呢?企業最重要的是響應政府的號召,有智慧國的愿景來共同打造智慧國。比如:我們鋪了全國傳感網,企業就需要通過我們的傳感網標準開發新的應用跟新的硬件。個人又扮演什么角色呢?在“智慧國”的打造中,我們會有很多新的技術,也會有很多新的工作。比如:5年前,10年前沒有“數據科學家”的工作,現在就需要“數據科學家”這種職位。怎么培養這種人才呢?當然是大學開始培養。國民就要配合,愿意到這些大學去提升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企業、政府跟市民三方才可以合作。

戴自更:謝謝莊司長,下面我問一下默罕默德.阿什馬勒部長,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默罕默德.阿什馬勒:非常感謝,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對于我來說,我們一直在談智能城市、智慧城市在世界各地的發展。但是我們對于智慧城市的暢想是“幸福城市”,在我的演講中我也談到,我希望我們的市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在提高生活品質方面,如果智慧城市能夠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簡單,那就是達到了我們的初衷。我們現在的生活場景有很多技術,剛才幾位發言人已經談到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鄉鎮、不同的國家,可能對于智慧城市的要求不一樣的。

在馬爾代夫,我們在智慧城市方面的主要工作重點。首先,就是提供技術以及生態友好的環境來獲得可持續的發展,我堅信這講改進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們生活質量。每一個城市都是獨特的,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要求。馬爾代夫自然環境優美,有很多海灘和晶瑩剔透的海水,沒有污染。所以我們堅信對于我們來說,保護自然資源供未來使用,是我們神圣的職責。為了打造智慧城市方面,在過去10-15年,我們已經實現了巨大的進展,以及改進我們的技術能力,在基礎設施方面也有了不錯的改變。首先,我們開始在海底光纖的鋪設從北到南遍及整個國家。跟其它國家不同,馬爾代夫是分散在很多島嶼上,750公里長,有200個島嶼有人居住,還有1000個是無人居住的島嶼,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即:如何提供英特網和寬帶的連接給那些比較分散的島嶼去,我們做到了這一點,克服了挑戰。當我接手這一行業的時候,為了保證連接性是我們的當務之急。來自于新加坡的代表也說過,當我們暢想智能城市的時候,其實腦子里面會出現很多的目標,并不僅僅是政府、私營機構,其實更重要的是“人”,個人,他們必須要能夠被調動起來參與智慧城市的建設。對于馬爾代夫人來說,技術是在80年代晚期、90年代初才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父母其實對于技術不是很感冒、不是很熟悉,其實我們的學校就是在那個時候剛剛開始教信息通訊技術。然后我們就知道,啊呀,我們的父母已經被世界拋在了后面,有一些成年人不會使用這些電子的產品。但是現在時不我待,即使現在我們已經有了洗衣機、干衣機、電視、微波爐等都已經有了,在馬爾代夫已經打造好了建設智慧城市的基礎,將來我們會繼續投資于教育,投資于教育能力建設,特別是信息通訊技術方面的教育和能力建設。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要打造更好的基礎設施,在我們的智慧城市中,我們要保證技術解決方案可以提供給所有的公共設施。比如:海岸保護。因為馬爾代夫,我想再一次的強調,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對于馬爾代夫來說我們是低海平面的國家,而且經常會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所以海浪的監測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關鍵。我們通過新的智慧城市項目,提高了對于海浪監測的能力。

最后,光纖網絡的安裝,光纖入戶,以及讓大家升級3G網絡系統。現在我們已經實現了這一目標,我們整個國家都已經擁有了3G網絡,現在正在推動4G,甚至5G的技術,以確保高速無限的服務。同時,在基礎設施領域,我們也在實施智能交通系統、管理系統,了解讓無線以及智能設備可以幫助我們監測路況以及實時紅綠燈。跟新加坡不同,新加坡在這方面很有經驗,韓國也非常有經驗,還有中國。但是我們是后起之秀,還要向不同的國家學習。中央監測系統,比如:安裝在公共地區來監測公共的安全,還有在很多智能樓宇中安裝一些探測器、傳感器等等我們一些新的做法,還有就是數據中心的建設和大數據分析能力的建設,這也是習近平主席在昨天的演講中談到的,對于基礎設施投資的方向。我們在新的智能城市中會建立新的數據中心,我們也暢想建立一個培訓中心,提供給ICT方面的研發人員。這個培訓設施,主要是用于培訓信息通訊技術的工程師,我們也會有一個新的概念叫做“IT青年公園”,這個公園將建在我們將下一個建造的智慧城市中,讓投資者,特別是信息通信技術以及高科技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到我們的IT工業園區來投資,這都是我們近來做的一些項目,也是我們所暢想的智能城市會帶來的東西,讓我們的市民生活更加方便、更加幸福。開始的時候我就談過,環境非常宜人、宜居,這才是智慧城市的本質,我們希望能夠繼續吸引旅游者。政府第一次推出了一個政策來幫助外國人、外國公司能夠到我們這里來更好的享受馬爾代夫的美景,以及愉悅的生活。

戴自更:陳董事長是桌上坐著的唯一一家企業家代表,IBM在智慧城市建設的供應商角色做的非常好。作為一個智慧城市技術供應商,您覺得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應該怎么來做?

謝謝!

陳黎明:謝謝戴社長,非常高興能夠參加這樣一個環節,作為企業界的代表,也非常榮幸跟各位市長們在這里座談。“智慧城市”這個概念,就像剛才騰訊的江總裁所提到的,源自于IBM2008年所提出來的“智慧地球”概念。當時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們認為“智慧地球”涵蓋了6個子系統,包括:規劃、能源、醫療、交通、安全等。當然,今天“智慧”這個概念幾乎是家喻戶曉,遍及到生活的各個角落。我們剛才看到,包括了像:智慧餐飲、智慧醫院、智慧教育,很多這樣的智慧概念。智慧城市這個概念,無論你怎么去變,這當中都離不開當初IBM科學家所提出來的叫“感知化、互聯化和智能化”這樣一個概念、這樣一個環節。用現在更加通俗的話來講,大家比較流行的話來講,就是“物聯網”、“互聯網”跟“大數據分析”。剛才各位市長,城市的官員都提到:政府、企業跟居民都各自有一個角色去扮演。我想政府所能夠扮演的角色,各位領導都闡述的非常清楚了。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企業實際上是創新的主力軍。我們大量的創新,實際上是要靠企業來實現的。

搞智慧城市,剛才各位都提到:我們需要一個數據平臺。僅僅有“數據”是沒有用的,僅僅只是數據的堆積。數據的利用,這才是核心的核心。我們都知道,過去兩年所產生的數據是過去人類有史以來所產生數據的綜合,未來兩年所產生的數據會在今天的基礎上翻一倍。這么大量的數據都需要利用大數據的分析能夠產生洞察,形成那樣一個價值。這些工作實際上都需要由企業來完整,再比如:我們要做智慧城市就需要各種各樣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的發明,我相信都會要企業在這個當中發揮一定的作用。這樣講,還是比較抽象一點。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就是IBM研究院所做的一個叫“綠色地平線”項目。

這個項目,我們關注三個話題:

1.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問題。

如何使得我們的化石能源,中國能源結構當中化石能源占的比重是非常高的,從而我們導致了很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污染物的排放,也包括我們體驗最深的,尤其是來自于北京的朋友們,霧霾的產生是它導致產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如何提高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已經變得非常有意義。

2.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及并網的問題。

大量的可再生能源生產,生產出來以后不能夠有效的去并網,就導致了細分,導致了電力的浪費。如何能夠盡早的預測這些可再生能源的生產,能夠給電網提供基礎的預測數據,這樣對于它提高并網效率會有很大的經濟效益。

3.污染的預測及管控。

這個就是采用了大數據分析,結合衛星數據、地面監測物聯網的這樣一些數據,甚至包括社交媒體的數據。當然,也包括周邊經濟環境,這些企業的經濟數據,從而使得我們能夠準確的預測在北京,未來的10天,它污染的趨勢是什么樣,提前72小時我們的預測可以達到街區級,1個平方公里在72小時之后它的污染情況大致是什么樣的一種情況。這個實際上就是大量的采用了最現今的高科技的一些技術,包括:大數據分析、物聯網,也包括了認證計算這樣一些內容。

我想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都應當扮演著一個角色。由于時間的關系,我不能在這里一一展開來講。

謝謝大家!

戴自更:謝謝陳董事長。下面,我有共同的問題問大家。智慧城市的建設涉及到方方面面,哪些目標應該優先,哪些項目應該優先?請城市管理者,能不能給大家做一個說明。

有請許市長!

許勤:非常好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在搞智慧城市建設的時候,不妨還是要去把智慧城市建設的內涵;因為把內涵和它的功能搞清楚,我們才能把重點,以及理念、特點搞明白。現在我們在討論智慧城市,實際上我們是在研究用信息技術手段,網絡技術手段,能夠把人類的智慧延伸到更強大的系統支撐當中去。也就是把現實的空間能夠拓展到虛擬空間,然后把人的生物智能怎么能夠走向網絡智能,走向大數據支撐這樣一個智慧的拓展。對于城市來講,我認為也是我們現在有質量推進城市化的一種必然選擇。因為只有實現智慧城市,才能實現我們城市更高質量的發展,也是當前推動城市建設,推動城市化建設的一個最重要的,或者說在網絡,在信息化領域的一個最重要的舉措。我認為在這兒討論這個問題,對于我來講,我是感覺到特別高興。因為過去我在國家發改委工作了20幾年,實際上我一直是在從事著跟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相關的工作。

所以我看到今天這么大的會場坐的滿滿的,如果20年前談這個事情可能沒有這么多人,因為大家沒有覺得它有這么重要。特別是今天在烏鎮這么一個富有中國特色,具有歷史底蘊。同時,又帶著現代互聯網氣息的特色小鎮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本身也是一種創新。它本身也是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小小的典范,小小的亮點。再一個,考慮這些重點,考慮這些城市發展的無論是項目還是整個城市的整體構架還是頂層設計,以及網絡的拓展,包括拓撲結構,我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總書記昨天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講的5點主張和網絡治理的4項原則,我認為是我們要根本遵循的。他對于我們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會產生巨大的作用。同時,總書記作為大國領袖親自來推動互聯網,推動網絡經濟的發展,推動信息經濟的發展,必將對全球的信息化,對于全球的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同構建這么一個網絡空間的命運共同體會起到決定性意義。

對于深圳來講,我們在學習其它城市以及全球各個城市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我認為我們也考慮一些重點的方向或者我們建設的一些重點的堅持原則,也就是我們的重點。對于民生領域和社會領域,我們強調的是“以人為本,服務民眾”。我們有一個直網工程,實際上是一個社會服務大的信息系統,它要實現的是“讓數據多跑路,讓民眾少跑腿。”對于電子政務領域,它就是要圍繞轉變職能提高效率。對于經濟發展這一塊,就是要強化網絡基礎來支撐發展。

比如:像前海這樣的開發區,更多的是要考驗網絡響應時間。對于深圳來講,要考慮覆蓋率、接入水平、帶寬提供能力,以及所有的企業需求應用,因為它將會和未來產業經濟形態和經濟發展模式會深度融合。對于智慧城市自身發展上來講,真正的我們強化:1.自身加強建設。2.鼓勵技術單位、企業及相關建設模式能夠外溢發展。

剛才馬爾代夫的穆罕默德.阿什馬勒部長講到:“中國的企業不關注馬爾代夫。”我相信中國的企業還是很關注馬爾代夫,我們還需要加強溝通。像華為作為全球第一大,可以說是通訊信息網絡提供商,今年的銷售收入將會接近4000億,全球第一大。他們有很多的技術、服務,都可以提供給馬爾代夫,我們的微信也肯定會在馬爾代夫應用等等。

所以我們想:1.自身發展。2.外溢發展。這兩個要兼顧,這是我們的重點。再有一個就是大的戰略要推動實施,真正要推動外向型;剛才江陽講了叫“開放共享”,我們也是希望能夠沿著一帶一路,能夠構建更大的大家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這么一個大的服務體系。我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出的建議,是說:要建立信息絲綢之路。我們通過這樣,能夠形成一個大的信息架構,也負責大會的主題——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這么一個信息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再一個就是智慧城市建設當中有幾個我認為是要特別注意的:

1.現在的信息孤島如何去解決?

一定要解決資源共享的問題。

2.一定要解決現在條條痕跡過重,能夠解決互聯互通的問題。

我們各個部門、各個條條,痕跡很重,互相之間的互聯不夠,要有一個共享的平臺。

3.所有的城市都應該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有一個信息安全和信息容災備份系統。

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我們一定要加強。再一個,就是一定是用一種開放的理念去接受最新的技術,接受最新的網絡設計架構,接受最新的服務,我認為這幾點是智慧城市特別要注意的。

戴自更:請莊司長講一下,您覺得智慧城市建設,哪個優先?

莊慶維:我相信每一個城市跟國家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都是一樣,就是高效的政府。一個企業能在這個國家或者城市里面發揮最大的潛能,市民的幸福,這幾乎都是每個國家跟每個城市的目標。但是哪個優先,就看各自的痛點在哪里。我拿新加坡為例,新加坡的土地面積非常小,只有741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密集度非常非常高,每平方公里就有8000人,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城市密集度。我們政府的挑戰,就是怎么能在這么高密度的國家里或者小島里,讓市民覺得幸福?新加坡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一個港口。我們的制造業,我們的煉油廠也是全世界第三大的煉油中心。你把這三個放到741平方公里的小國家里面,市民怎么會幸福?對吧?企業也覺得成本高,這就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我們的住屋跟造屋的比例已經達到持平了,12%-15%,不能再增長了,差不多持平,就是沒有空間再增長了。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只有靠技術手段。比如:交通方面,大家都知道新加坡交通方面做的非常好。我們的挑戰就是怎么利用這些新的技術,在現有的道路資源上能讓車容量翻倍,這就是一個大的挑戰。我們怎么做的呢?這幾年我們也是在積極的探討無人駕駛技術。因為新加坡是一個小國家,所以是很適合做試點的國家,我們也希望把新加坡打造成全世界第一個有全自動的無人駕駛公交網絡的國家,這個在新加坡是能實現的,這是我們其中的一個愿景。

戴自更:最后一個問題,想問陳董事長。你作為技術方面的智慧城市供應商,你覺得未來的智慧城市應該是什么樣的?請你簡要回答。

陳黎明:智慧城市不能夠脫離這么幾個東西。一個是互聯網,一個是大數據平臺。最后一個,就是大數據分析。無論是你采用一種,比如:全面規劃、逐一實施,或者是從子項開始,全面鋪開這兩種模式,我覺得都是可以。但是從根本上來講的話,我們不能夠脫離前面講的,物聯網、互聯網跟大數據這樣一個平臺。因此,將來在這三個技術基礎之上,我想我們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去做。比如:將來云計算這一塊,可能就變得非常重要。許市長剛才也提到,除了數據平臺打通信息孤島之外,我們還要解決信息安全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將來需要關注的一些話題。如何利用這些大的數據?就變的非常至關重要。根據我們的研究,我們認為60%的數據會在1秒鐘之內就實現它的價值。如何在毫秒級的過程當中,能夠挖掘它的價值,使它能夠產生效益就變得非常重要,需要一個大的數據平臺來解決它。這一點,我相信我們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去挖掘。

戴自更:謝謝,謝謝陳董事長。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可能就要告一段落了。建設智慧城市是人類城市發展史上,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革命。未來數十年,將是智慧城市、智慧國家、智慧地球崛起的戰略機遇期,我們由衷的期待,希望國內,包括全球的智慧城市都能夠得到巨大的快速發展。

這一環節小組討論告一段落,謝謝各位嘉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