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萍:東盟共同體將帶來巨大合作機遇
專訪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東盟共同體將為包括中國的區域各國帶來巨大合作機遇。
2015年12月31日,東盟共同體將正式問世。它由東盟經濟共同體、東盟安全共同體和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三部分組成。隨著東盟經濟共同體的開始運行,這個覆蓋6.2億人口、2.3萬億美元GDP的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將建立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為東亞甚至全球經濟新一輪增長注入活力。
盡管前景光明,但不可否認的是,東盟共同體也面臨一系列挑戰,不僅是地緣政治、經濟上的難題,還有如何用新的身份與區域大國的發展戰略實現對接。“2015年底并不意味著東盟共同體的最終完成,而是標志著區域合作發展到了新階段,將在2016年迎來新的開端。”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楊秀萍認為,中國與東盟關系的發展方向已經指明,道路已經開辟,那就是2013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未來的中國東盟合作前景將更加廣闊。“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不是一廂情愿的,應該得到雙方的呼應。我們要根據東盟國家的實際情況,共同確定合作的內容和機制,從而組合雙方的利益,實現命運共同體的對接。”
中國-東盟中心是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成立的唯一政府間國際組織,旨在促進貿易、投資、教育、文化、旅游領域的務實合作。中國-東盟中心肩負著11國政府的委托,服務于中國和東盟11國政府和近20億人民。現任秘書長楊秀萍在今年5月21日上任之前,曾擔任中國首任常駐東盟大使(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
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的機遇
《21世紀》:東盟將于今年年底建成共同體。您如何評價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前景?中國為東盟共同體建設提供了哪些支持?
楊秀萍:東盟將于2015年12月31日建成共同體。這將是亞洲歷史上首個次區域共同體,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當前,“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東盟一體化倡議”、“東盟單一窗口計劃”等規劃正在有效推進,交通、能源、農林、旅游、中小企業等一體化取得積極進展。我對東盟2015年如期建成東盟經濟共同體充滿信心,相信東盟經濟共同體將在后2015年的愿景中繼續向前發展。
東盟經濟共同體將建成充滿競爭力、發展平衡、與國際接軌的單一市場與生產基地。屆時東盟經濟總量將接近3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這將為包括中國在內在區域各國帶來巨大合作機遇。
中國一貫積極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中國將向東盟國家提供10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支持雙方開展務實合作;向東盟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無償援助,以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中國還在減貧、能力建設等領域,為東盟共同體建設提供了切實幫助。
《21世紀》:如何看待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現狀和前景?中心為促進雙方經貿合作做了哪些努力?
楊秀萍:經貿是中國-東盟合作的亮點,2010年中國和東盟建成了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貿區。自那以來,雙方經貿合作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2014年,雙方貿易額超過4800億美元。中國連續5年保持東盟最大貿易伙伴,東盟連續4年成為中國第3大貿易伙伴。雙方正努力實現2020年1萬億美元貿易額的目標。
截至2014年底,雙方累計相互投資近1270億美元。雙方設定了到2020年雙向投資1500億美元的目標。中新天津生態城、蘇州工業園、中馬欽州產業園、馬中關丹產業園成為經貿合作的亮點。
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和東盟正力爭2015年完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依然步履維艱。應該看到,亞洲已擁有世界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仍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正努力實現2015年經濟增長7%左右的預期目標。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東盟中心自成立以來,開展了許多經貿促進活動,包括:在浙江義烏設立中國-東盟商品交易中心,促進東盟國家商品對華出口;舉辦中國-東盟自貿區政策宣講,幫助更多企業了解和運用自貿區優惠政策;組織中國企業赴東盟考察,為企業牽線搭橋,加強產業對接等。中心希望通過不斷努力,為達成雙方領導人設定的貿易投資目標,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提供助力。
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密切
《21世紀》:您如何看待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和雙方關系民意基礎?在促進人文交流方面,中國-東盟中心可以發揮什么作用?
楊秀萍:近年來,中國-東盟文化、教育、旅游、青年等人文交流方興未艾。2014年,中國-東盟國家人員往來近1800萬人次。互派留學生超過18萬人,雙方將于2020年實現互派留學生各10萬人的目標。雙方成功舉辦了首個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貫穿全年舉辦了100多項活動,將文化交流推向高潮。每周有1000架次航班往來于中國和東盟國家。這些成果都體現了中國-東盟人文交流的密切程度和蓬勃生機,為中國-東盟關系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促進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是中心工作的重要方面。中心成立以來,積極推動落實中國-東盟社會人文重大倡議,在教育、文化、旅游、媒體、青年、智庫等領域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同時,中心積極致力于宣介中國-東盟友好合作,為中國-東盟關系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例如在旅游領域,中心編印東盟旅游手冊,同中央電視臺聯合拍攝20集系列紀錄片《探索發現-東盟》和《味道-東盟》,積極推廣東盟旅游市場。中心還在印尼、文萊等東盟國家舉辦旅游業者能力建設培訓班,受到歡迎。
展望未來,中心將傳承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繼續做中國-東盟睦鄰互信的促進者、務實合作的推動者、友好情誼的傳播者。緊緊圍繞建設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自貿區升級版等重大戰略,在更高水平、更深層次加強雙方的交流與合作,為中國-東盟各領域務實合作注入新動力,推動中國-東盟關系邁上新臺階。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