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黑莓全球裁員 國產機誰來“吃莓”?
陰云再次籠罩在黑莓的上空。
日前,黑莓宣布,將整合分散在全球各地的智能手機業務,并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裁員。
黑莓發言人拒絕透露此次裁員的規模。與此同時,黑莓被收購的傳聞此起彼伏,收購方包括微軟、華為、小米等。
黑莓曾經表示,計劃在某一時刻讓手機業務盈利,但在2014年第四季度財報中,黑莓的硬件銷量只有160萬部。
與之相比,蘋果iPhone在2014年第四季度的銷量高達6120萬,是黑莓手機的近40倍。黑莓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已縮水至不到1%。
接下來,黑莓已將目標用戶縮小至對信息安全要求嚴格的金融專家和政府部門員工。
其在聲明中稱,“今后將繼續在全球范圍內擴充面向客戶的團隊,加大投資,以此吸引新人才,從而支持在軟件、企業、安全和物聯網等方面的戰略重點領域。”
整合優勢 差異化突圍
與摩托羅拉、諾基亞相似,黑莓也在經歷從輝煌到慘淡的陣痛。作為一代智能手機市場的主導品牌,2006年,黑莓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高達48%,可謂是占據了半壁江山。不過,如今黑莓已日漸衰落,其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已縮水至不到1%。
互聯網分析師于斌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黑莓手機最明顯的衰落期出現在iPhone4推出時。“首先,黑莓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精進,還是傳統的全鍵盤模式,缺乏創新和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然后,隨著時代的發展,未來科技社會的實現,人們對輸入的需求越來越少,語音漸漸在替代輸入;最后,黑莓的粉絲在黑莓出新品的時候,居然也找不到一個讓他們繼續購買的理由。”
顯然,若是不能及時把握市場趨勢,則會被時代拋棄。自從進入智能手機時代后,手機已經不再局限于一款通信設備,而是集拍照、視頻、游戲等于一身的娛樂設備。很多廠商深諳這個道理,紛紛將自身的優勢整合到手機的布局上,并通過走差異化路線來尋求突圍。
前不久360公司副總裁潘志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關于手機有兩個說法。“一個是‘一見鐘情’,首先是手機的外形好看,材質、工藝等方面,大家覺得很精致,就會買這臺手機。但關鍵還是在于‘日久生情’,經常使用,感覺這臺手機的軟件做得非常好,想你之所想,或者想你之未想。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軟件則更重要。”
另外,華為開始強調用戶體驗;樂視打出“無邊框”旗號等。在業內普遍看來,萬變不離其宗,做好產品仍是最根本的。
操作系統亮劍 平臺夢成敗幾何
回顧國產手機的發展史,以波導、科健等為代表的第一批國產品牌,由于缺乏核心技術而倒下;隨后,山寨大潮襲來,既喪失價格優勢又缺乏核心競爭力;最終,“中華酷聯”在智能手機時代抓住了運營商渠道蓬勃發展,形成相對穩定的格局。
而自小米出現并大獲成功之后,互聯網模式被捧上天。一時間,各個廠商旗下互聯網屬性的品牌手機如雨后春筍般急速冒出。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這也是國產手機與黑莓最大的不同。黑莓有點鉆牛角尖,太過于專注于某種定位、技術、設計風格。”
據了解,黑莓一直扮演著小眾的角色,即便受到iOS和Android系統的雙面擠壓,仍然堅持以網絡安全作為手機的主要賣點,致力于為政府和企業用戶提供更安全的服務。就像黑莓CEO程守宗所言,目前美軍依然還在使用黑莓手機,這也說明了黑莓手機的安全性毋庸置疑。但如何讓更多的消費者接受,讓黑莓手機重新盈利,則是擺在其面前的難題。相反,國產手機是流行什么做什么。
來自市場調研機構IDC的報告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4.3%。這是過去6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首次出現同比下滑。
于斌認為,“從目前來看,國內手機市場已經屬于飽和狀態,各家廠商的產量都在上升,而市場需求卻處于下滑狀態,在此消彼長的狀態下,最后會導致各家手機廠商都囤貨,到降價出貨,以賠本的形式挽回損失。”
如果光靠硬件無法實現盈利,那么企業還有哪些出路呢?業內人士指出,做手機操作系統是一條出路。只有打造屬于自己的核心壁壘,這樣才能對長期發展有話語權。
目前,很多手機廠商已經打造了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比如小米的MIUI、阿里的YunOS、錘子SmartisanOS、魅族Flyme等。一加手機近日宣布,即將發布自主ROM“氫OS”,欲挑戰蘋果iOS。
一加手機CEO劉作虎表示,“氫OS將會很大程度上突破傳統OS在設計上非扁平即擬物的絕對觀念,重新去思考大屏手機的設計。而為了實現真正的開放,目前氫OS已經接洽了上千個APP廠商和企業。”
不過,要想學蘋果、谷歌那樣借助操作系統,延伸到平臺,企業需要有能力累計巨大規模的用戶。“目前國內系統都是基于安卓的二次開發,包括三星也是,技術上突破比較難,只能從人性化角度進行更貼近用戶需求的二次開發。如果在用戶規模上拼不過對手,那只能從自身核心上尋找機會,再培養自己的粉絲團體,以慢速度獲得后期單品爆發式增長。”于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