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股市獨憔悴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13日報道,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這句出自唐朝詩人杜甫的詩,可貼切反映新加坡股市的窘境。
環顧亞洲股市,東京股市今年來上揚了14%,上周五一度沖破2萬點。上海及香港股市更是氣勢如虹,今年以來分別上漲25%及16%,雙雙創下七年來的高點。上周四,香港恒指一度暴漲1685點,最后以707點的升幅收市,單日成交額達2915億港元(509億新元)。香港股市上周的四個交易日,共上漲了8%。
反觀新加坡股市,雖然最近幾天的買氣受到外圍股市的鼓舞而稍有提升,但總體上還是一個悶局。
海指今年以來微漲3%,上周五的單日成交額是13億元,相等于香港股市的2.5%。新加坡股市交投乏力,股票經紀與新交所互指對方的不是。此外,新公司上市的意愿不高,加上不少上市公司除牌,限制了投資者的選擇,股市更難以激活。對許多小股民而言,2013年底的“小股風暴”余悸猶存,最近發生的來寶集團(Noble)風波,更令他們無所適從。
新加坡與香港都是金融中心,經濟實力旗鼓相當,但兩地的股市表現則有天淵之別。根據彭博社的資料,截至上周五,香港股市的總市值4.98萬億美元,可能很快地就取代東京,成為紐約及上海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股市。同期,新加坡股市的總市值只有5757億美元。香港股市的規模之大,主要是因為背靠中國的龐大腹地。
去年11月17日,上海及香港交易所啟動了“滬港通”,允許兩地股民買賣對方交易所的股票。在滬港通啟動初期,香港股市并沒有如預期般獲得中國股民的追捧,反而是大量資金涌入上海股市。因此,在上海及香港兩地上市的公司,其A股(上海上市)比H股(香港上市)的價格平均高出35%。最近,中國當局宣布允許大陸基金到香港購買港股,導致大量資金涌入香港吸購AH價差大的港股。
港股經過這一輪的暴漲后,AH股的平均價差還是高達23%。因此,分析員普遍認為,香港股市還會繼續火紅。與此同時,上海股市也沖破4000點,上海及深圳股市的單日成交總額超過1萬億人民幣。
資金匯集香港及上海股市,是否會進一步打擊新加坡股市的交易?中港股市的牛氣,是否會吹到新加坡?
在新加坡上市的140多家龍籌股,大多是民營企業,其中不少公司涉及做假賬或資金周轉不靈而停牌,令新加坡股民談龍色變。為了提振股民對龍籌股的信心,新交所在2013年底與中國證監會簽署協議,規定有意到新交所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先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準。但至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中國公司通過這個框架,來新加坡上市。
然而,香港及上海股市旺熱,多少還是帶動了新加坡股市,特別是中國概念股。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水務及環保業務股,最近的價量表現還不錯。這包括上海實業環境(SIIC)及中國光大水務(China Everbright Water)。中國加大力度治理污染問題,使相關業務的股票,特別是國有企業為后臺的公司,受到追捧。
“一帶一路”戰略相關概念股最近熱炒
除了環保及清潔能源之外,最近熱炒的是與中國所謂的“一帶一路”戰略相關的概念股,也就是從事基礎建設及互聯互通業務的公司。中國南北車的合并,重燃新加坡股民對麥達斯控股(Midas)的興趣。此外,收費公路營運商招商局亞太(CM Pacific)的股價也徐徐上升。
但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普遍上還是面對資金短缺及信貸問題。投資中國股,最好還是選擇那些有國有企業或大型投資基金為大股東的公司。中國是個政策市,股民在短炒中國概念股時,應多留意政策的出臺及資金流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