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業巨頭和智庫稱若想進入印度市場,新西蘭公司需克服規模小的缺陷
印度商業巨頭和智庫稱若想進入印度市場,新西蘭公司需克服規模小的缺陷
新西蘭媒體近日報道,印度商業巨頭南丹 尼勒卡尼(Nandan Nilekani)和印度“智庫基礎設施發展融資公司(IDFC)”主任Reuben Abraham于2015年3月12-15日赴新西蘭出席“印度新西蘭商業委員會2015年高峰會議”。南丹 尼勒卡尼是Infosys技術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曾兩次入選《時代周刊》世界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在新期間兩人談及印新經貿關系和印度市場特點,內容如下:
一是認為新西蘭公司規模過小是進入日漸擴大的印度市場時需要克服的一個障礙。他們走訪當地公司后的印象是這些公司還不習慣于與大規模(市場)相處,這是因為新西蘭人口規模過小。
“規模不是你制定方案之后才做的事情。如果你想在印度做點事,你必須要有規模,并且方案還應當與眾不同、成熟、適應性強、低成本以便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適用”。新西蘭公司多半是產量低成本高,要在印度做生意就要采取另一種模式。印度市場的特點是“對價格敏感”。
“擴大規模是一種心態,如果你想得小,你就會保持小規模。要想有行動,你必須想得大。”
二是建議新西蘭公司在印度應當細分市場,在印度的邦一級而不是在全國從事商業活動。“印度不是一個單一的市場,如果你試著那樣做就會有麻煩。城市一級的治理是破碎的,你必須集中在邦一級。”
新西蘭公司應當事先就印度哪些邦最適合它們做一些功課,因為各個邦在社會發展和財富積累方面存在著巨大差別。“這取決于不同的行業和邦。在一些邦外國公司可以無需合作者而進入,但一般說有一個印度當地合作伙伴對于開拓市場會更好一些。”
三是建議新西蘭企業面對現實、把握機會。印度的絕對貧困水平自2005年起開始下降,當時有2.71億人生活在每天1.25美元以下。目前已經有1.4億人從那種狀態擺脫出來。“南部和西部諸邦在過去的20年里創造了奇跡。”在快速推進城市化經濟方面,印度目前相當于中國20年前的水平,目前全國31.2%實現了城鎮化。城鎮化發展為外國公司提供了巨大機會,麥肯錫公司估計到2030年印度80%的基礎設施有待建設。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傾向于現代化而非自由化,兩者差別是他不熱衷參與貿易談判。這也是新西蘭與印度商談自由貿易協定時仍然有巨大的鴻溝的原因。“印度說讓我們現實一些,先開始做生意。”印度與其前五位貿易伙伴都沒有自由貿易協定,只是與前十位其中的一位簽署了協定。
“如果我是一個新西蘭人,我會關注一些中小型企業能成功的地方。即使在乳制品行業也有許多方法去參與進去,而非僅僅是說‘請讓我賣產品到印度。’”。
四是對赴新西蘭的印度游客人數過低一事發表看法。去年印度訪新游客人數為3.8萬,而中國游客為19萬。“我在孟買的大屏幕觀看板球世界杯比賽,注意到最大的廣告來自南非,而南非甚至都沒有舉辦板球比賽。其次是澳大利亞。來自新西蘭的信息幾乎沒有。”他們稱如果若寶萊塢在新西蘭拍攝更多電影的話,它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瑞士目前就是這樣。每年有55萬印度游客訪問瑞士,其中許多人是去體驗寶萊塢電影中的瑞士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