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2月6日電(田阿萌)近日,微信朋友圈都快被“紅包”刷屏了,自2014年微信紅包的橫空出世,讓2015年春節到來前夕就提前蒙上了新年的氣氛。隨著互聯網移動應用愈發火爆,這個帶有濃厚傳統風俗特色的“紅包”就成了新季節的新寵兒,在離春節尚還有2周之際,紅包攻勢便在各大應用里炸開了鍋。
今年可以預見的是,微信紅包一家獨大的場面可能要被分食了。在支付寶、新浪還有陌陌等都相繼加入紅包大戰的趨勢下,一場浩浩蕩蕩慘烈的紅包大戰正在開啟。而微信在面臨眾多紅包情敵的威脅下,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強制封殺其轉發入口,也給紅包大戰在開始之際就帶上了濃濃的火藥味。
紅包大戰開啟 多版本“你爭我搶”
2014年微信紅包有如黑馬一般闖入了人們的視線,有超過800萬的用戶通過微信參與了搶紅包活動,超過4000萬個紅包被領取,馬云早前就形容微信紅包為“偷襲珍珠港”。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微信目前的注冊用戶有11.2億,月活躍用戶達4.4億,在70多個國家的社交類應用排名中位列第一。朋友圈中每天的信息量高達30億,76.4%的用戶會在朋友圈查看動態或分享消息,這么一座大金礦,不難理解為何微信紅包的出現會令馬云那么評價了。
值得關注的是,微信在剛剛更新的最新6.1版本中早已優化了紅包功能,新增的“我的紅包”里,統計了個人收發紅包情況和明細。微信紅包的新玩法將刷新馬年的各項數據。拼手氣的隨機模式最考驗人品,微信群里“簡單粗暴”地發紅包模式,更是講究眼疾手快。
支付寶此時也沒閑著,在春節前升級紅包向微信宣戰。據了解,2月5日支付寶更新的最新8.5版本就加入了“新春紅包”的功能,logo下面也赫然印上了“億萬紅包”的字樣。本次支付寶錢包推出了個人紅包、接龍紅包、群紅包、面對面紅包共四種發紅包形式,用戶主要通過玩游戲、猜金額的形式搶紅包。
同時,新浪微博的“粉絲紅包”、百度的線下紅包,甚至陌陌的400萬“天降紅包”也都加入了2015年的紅包大戰中,有關媒體報道稱,微信紅包將不再一家獨美,紅包大戰的激烈程度再度升級。
看似“平分天下”實則“暗流涌進”
微信在面對這么多競爭對手的時候,似乎并沒有顯現出他的“開放”和“大度”。2月4日,微信在繼封殺淘寶、新浪微博、快的打車后,又將封殺之手伸向了支付寶紅包和阿里旗下音樂app等。
微信近幾年來與阿里巴巴的競爭已經日趨激烈。在由騰訊和阿里分別投資的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上線以來,一直都被視作兩家互聯網集團的戰場之一。2014年底,自快的打車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的紅包被屏蔽后,兩家競爭在箭弩拔張之際又被升級。2015年2月2日,支付寶全面升級的新春紅包功能被微信以“打著紅包的名義進行朋友圈惡意營銷”為由火速封殺。如今的支付寶紅包只能分享給支付寶賬戶好友或通過來往客戶端。
被微信拒之門外的的淘寶網、新浪微博、滴滴打車、支付寶還有蝦米音樂和網易云音樂,都或多或少具有阿里背景,兩家為爭奪市場份額,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且一度遭到不少網民的投訴。
如果說騰訊以保護用戶權益整治違規行為為由封殺第三方應用,那么他的封殺名單卻并沒有豆瓣音樂、多米音樂等,可見,微信的有保留的封殺的確是有“區別對待”之嫌。
移動支付新模式仍需探索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核心數據報告,阿里的支付寶和騰訊的財付通分別占據82.6%和10%的市場份額,分居第一和第二位。有關分析人士表示,騰訊如此“處心積慮”的保護自身利益,并非空穴來風。紅包大戰實質上是微信和支付寶錢包雙方在移動支付方面的較量。目前支付寶在移動支付領域依然處于領先的位置,但微信支付通過紅包的確獲得了大量的用戶數量。
據有關媒體報道,支付寶官方人員對此表示,移動支付的目的是加強金融交易關系,微信是社交平臺,紅包對其來說只是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然而支付寶錢包是移動支付平臺,平臺上大量個體用戶有互動的需求,加強用戶之間的關系也是為了豐富平臺功能。
微信和支付寶在擴大移動支付場景領域里,顯然支付寶做的更好些。支付寶錢包無論是在餐飲、商場、超市、便利店、打車服務、醫院等繁多的線下支付場景,還是在線上包括充值、轉賬、余額寶、彩票、信用卡還款、行程單、電子券等都相對完善很多。
中國的移動支付領域的發展繼2013年支付寶逐漸打開局面后,一直處于飛速發展階段。有了微信支付的加入也使得市場花樣層出不窮。海外的移動支付普及率,以亞洲地區為例,日本和韓國為最高。在日本,手機就是錢包,而在韓國80%的手機用戶都參與使用手機支付。同時,據了解,Google和蘋果在移動支付領域更是尋求探索新模式,谷歌的Google Wallet以及蘋果的Passbook電子錢包都積極與多家零售廠商合作。
有關分析人士稱,紅包在移動支付場景的擴大作用里,其實并沒有相關數據表明其真正起到了作用。相反,如今紅包泛濫,各大商家或應賦予其更多意義和用途,才能更加完善移動支付賦予的消費和服務理念。
專家指出,網上購物和消費的市場份額大多是由支付寶壟斷,但微信支付卻有著支付寶所不具備的龐大的社交群體用戶。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雙方如果合作一定會如虎添翼,但偏偏互聯網企業的忙于搭建自己的平臺,瓜分客戶和市場,沒有體現出互聯網開放包容的理念?!?/p>
移動支付平臺如此受限,真正受阻礙的其實是用戶本身,商戶與消費者在選擇合作平臺時并沒有多了選擇,相反的卻更加地影響了其交易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