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茨瓦納鉆石貿易公司的鉆石分揀大廳。 任杰 攝
國家財富之源
1966年,博茨瓦納獲得獨立時,是世界最貧窮的幾個國家之一。有說法是,當年全國只有6公里柏油路,受過教育的人口僅僅是20多位中學生。但上蒼眷顧,獨立次年,德比爾斯公司的地質師勘探出了鉆石資源,國家命運發生戲劇逆轉。博茨瓦納不僅鉆石產量大,還經常有100克拉以上的寶石級毛鉆面世,動輒以數百萬美元的天價拍賣。
在德比爾斯的全球鉆石帝國中,博茨瓦納穩坐“頭把交椅”。目前,德比爾斯在博茨瓦納、加拿大、南非和納米比亞這四個國家開采鉆石,其中,博茨瓦納占了年產量的70%左右。以2013年為例,博茨瓦納出產2300萬多克拉毛鉆,總價值約合36億美元,論鉆石產量,博茨瓦納排在俄羅斯之后,位列全球第二(占全球的16%),但若論產值,博茨瓦納是世界第一大鉆石國(占全球的1/4)。鉆石給博茨瓦納帶來了滾滾財富。目前,鉆石產值約占國家GPD的30%,出口總值的75%,政府財政收入的60%。由于地廣人稀,該國人均GDP達到7100多美元,比南非還高。政府依靠鉆石收入,大力推動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老百姓上學、看病基本免費,成為非洲少有的社會福利制度完備的國家。
但高度依賴鉆石業同樣帶來弊端:國家經濟結構單一,廣大民眾仍靠務農和畜牧業為生,城市的失業率很高。“德博”、“博鉆貿易”兩大公司當地雇工總數約1萬人,只占全國總人口的1/200。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世界鉆石市場行情萎靡,博茨瓦納的鉆石產量從前一年的3400萬克拉驟跌至1750萬克拉,這些年產量才穩步回升。由于鉆石收入銳減,很多政府承諾的民生項目被迫擱置,這也引發了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