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全球外儲占比降至新低 人民幣地位上升
參考消息網9月2日報道外媒稱,世界各國持有的外匯儲備越來越呈現貨幣多元化的態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各國和地區的外匯儲備中,美元比率為60.9%,處于自1999年歐元誕生以來的最低水平。澳大利亞等資源國家的貨幣和中國人民幣的地位正在上升。
《日本經濟新聞》8月31日發表題為《世界外匯儲備中美元比率降至最低》的文章稱,3月底全球已知的外匯儲備為61755億美元,其中按美元計價的占60.9%,同比下降約1個百分點。
作為基準貨幣的美元的比率在2001年6月達到約73%的峰值后,一直呈持續下降趨勢。2010年,歐洲爆發債務危機,歐元信譽發生動搖,但也未能讓美元比率回升。日元在外匯儲備中的比率雖僅次于美元和歐元,但已由1999年的6%降至4%。
比率上升的是資源國家的貨幣。截至3月底,加元和澳元崛起勢頭明顯,分別占到1.9%和1.7%。兩種貨幣加起來達3.6%,可與日元匹敵。隨著日美歐貨幣寬松政策長期化,投資者正轉向利率更高的貨幣。
越來越多國家瞄準人民幣的發展前景,在外匯儲備中增持人民幣。國際金融消息人士說,“已有超過10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來使用。”
隨著新興國家的崛起,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以美元計價的交易已遍及世界經濟的每一個角落。美國已著手退出罕見的貨幣寬松政策。如果利率開始上漲,就可遏制住美元作為外匯儲備魅力下降的局面。
如果美國實現貨幣政策正?;呐κ。瑢е陆鹑谖C,美元的信譽就可能受損。如果美國國債的買家減少,美國經濟就可能陷入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