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周起,中國股市持續呈現上漲,上證綜指已創下今年以來新高。
據英國《金融時報》7月28日報道(馮濤)受經濟數據企穩回升和政策放松的雙重推動,中國股市自上周起連續放量上漲,上證綜指在過去6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5.84%。周一該指數上漲2.41%,創下近四個月單日最大漲幅,盤中一度探至2181.50點,為今年新高。
隨著滬港通和國企改革進一步推進,市場出現了久違的藍籌賺錢效應,券商和銀行股強勢領漲,并帶動有色、煤炭股合力做多。
市場人士普遍對后市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隨著基本面釋放企穩信號,流動性明顯改善,股市反彈趨勢更加明朗。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策略師喬永遠表示,市場資金價格開始下降,是中國股市面臨的最大紅利,2014年,“降低資金價格”這一政策目標明顯重于GDP7.5%的增長目標。他認為,三季度股市出現強勁反彈,最大原因在于房產限購放松和“中國版QE”啟動這兩大政策改變。他表示,上證綜指有望在這一輪反彈中回升至2400點。
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師徐彪也對股市前景持樂觀態度。他認為,宏觀經濟繼續企穩,與之配合的政策也對股市形成有力支撐,受益于經濟企穩的藍籌股在前幾周就已有所表現,中報業績優異的藍籌股帶動指數逐步反彈,而估值高企的創業板個股則表現不佳。他預計上證綜指有望站上2300點。
但也不同聲音。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認為,投資者眼下應逢高減持,獲利了結,并降低組合風險。
他表示,市場情緒指標已然亢奮,投資者應提高警惕,大部分利好消息,不論是炒作還是合理預期都已被市場消化,況且還有些所謂利好并沒有得到官方證實。比如,近期推出的抵押補充貸款(PSL),被市場普遍解讀為中國版的“量化寬松”,但實際上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內并沒有發現這一項目的擴張,盡管國家開發銀行4月份的同業存款錄得1萬億人民幣的增長,但其交易對手并非央行。由此可見,央行仍只是在延續其定向寬松政策。
樂觀者認為,滬港通對提振A股藍籌股價值有很大推動作用,海外資金繼續流入A股等,是股市上升的主要因素。不過洪灝卻表示,外資并非股市買家,QFII和RQFII額度已于前期上漲中消耗殆盡;A/H股的折讓非但沒有縮窄,反而降至歷史新低,顯示滬港通并未讓A受益。
另外,自2010年滬深300股指期貨推出以來,期貨交易者的持倉已成為市場走向一個日益重要的領先指標。洪灝表示,研究顯示,目前期貨成交量約為現貨交易的6-12倍。近期現金交易量(即所謂“笨錢”)相對期貨(“聰明錢”)交易量飆升,顯示股市未來走勢看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