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导航大全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级毛片,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AV一区二区

  >   財經頻道

外媒: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醞釀爭吵”

來源:觀察者網
2014-07-08 13:34:22
分享

外媒: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醞釀爭吵”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醞釀爭吵”?

對中美年度(即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對話,外媒多是預測是在“醞釀爭吵”。歐洲媒體似乎很關心中美年度戰略與經濟對話,從英國的《金融時報》到德國的《明鏡》周刊,都等著在看中美或將面臨的嚴重美元爭執。德媒就稱“這一次,爭吵醞釀其中”。

美國就技術貿易協議警告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7月6日報道稱,美國最高貿易官員警告中國稱,若雙方不能解決圍繞放開每年2萬億美元高科技產品貿易的談判僵局,可能危及一項擬議中的雙邊投資條約和其他全球談判。

美國貿易代表邁克?弗羅曼(Mike Froman)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美方殷切希望利用本周在北京舉行的美中年度“戰略與經濟對話”,打破更新1996年《信息技術產品協議》(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簡稱ITA)的僵局。

美國官員們表示,若不能就信息技術產品的貿易達成協議,將放大美國國會對于同中國談判達成其他貿易協定的反對。弗羅曼補充說,這還將成為“涉及中國可能感興趣的其他談判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

這一僵局的關鍵是中國試圖將大約60個新產品品類(包括醫療器材和下一代硅芯片)排除在ITA以外。根據該協議,各國承諾不對信息技術產品征收關稅和設置其他貿易壁壘。雖然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產品出口國,但它急于保護一些尚不能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競爭的新興高科技產業。

弗羅曼表示,自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貿易部長會議5月份舉行以來,美國和中國在談判中取得了進展。其他人表示,討論范圍已收窄至中國冗長清單上的大約12個產品品類,美國對于將這些品類包括在協議中特別感興趣。

但弗羅曼警告說,中國上周提出的建議沒有達到美方的預期,美國和中國官員在本周開會時需要開展艱苦談判。達成協議將是“一個重要、具體的體現,說明我們如何在下周的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攜手合作,處理共同利益,”弗羅曼表示。

他說,取得“積極的結果”將為去年對話期間啟動的雙邊投資條約談判“的勢頭作出重要貢獻”。雖然這項醞釀中的投資條約得到商界大力支持,而且中國正與歐盟進行類似的談判,但這個想法受到美國國會一些議員的質疑。

美國官員表示,若未能在本周達成協議,還將使各方難以趕在11月份APEC北京峰會前完成ITA談判,而中國急于將此次峰會標榜為一個成功。在去年于印尼舉行的APEC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呼吁“迅速完成ITA談判”。美國和中國之間達成的任何協議,仍需得到ITA其他成員國的支持,其中很多國家樂于讓美國出頭與中國談判。

中美之間面臨嚴重美元爭執?

德國《明鏡》周刊網站7月6日報道稱,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和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將于本周三開始在北京與中國同行展開戰略與經濟對話。該對話自2009年以來每年舉行。這一次,爭吵醞釀其中。

中國是美國的全球頭號債權國。中國將龐大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用于購買美國國債。而這筆巨額資金能否保值受到懷疑。

不過,還有更多東西面臨危險:世界經濟穩定和美元作為世界主導貨幣的未來。

中國在這場游戲中扮演關鍵角色。中美兩國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中在一個充滿緊張關系的共生體中緊密相連。

如今,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依舊具有突出意義也源于北京的恩賜。如果中國現在背棄美元,將有可能大幅影響世界金融流。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中國外匯儲備大幅增加的同時,其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卻基本保持不變。這也可以被解讀為北京早已準備擺脫美元。

“中美共生體”的巔峰時期早已過去。將——有時毫無顧忌的——美國貨幣和財政政策對全球產生的反作用限制在一定范圍內也符合德國的切身利益。將于周一(7日)到訪北京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敦促中方作出適度回應。

美國無理壓中國全面開放IT業

美國貿易代表邁克·弗羅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希望利用本周在北京舉行中美年度戰略與經濟對話,就信息技術產品貿易降低關稅問題達成協議,并表示若不能做到這點,可能會影響擬議中的《信息技術產品協議》(簡稱ITA)談判進程。商務部周一(7日)對此暫時沒有回應。商務部新聞辦的一名工作人員稱,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商務部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7日對記者說,中美雙方談判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重大進展。

英國《金融時報》7日報道稱,美方迫切希望在更新1996年ITA談判方面打破僵局。這一僵局的關鍵是中國希望將大約60個新產品品類(包括醫療器材和下一代硅芯片)排除在ITA以外。去年中國曾將約110種新產品排除在名錄之外。報道稱,雖然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產品出口國,但它急于保護一些尚不能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競爭的新興高科技產業。

據了解,ITA是世貿組織于1996年12月達成的,其目標是通過一定過渡期,將信息技術產品的關稅削減到零。由于IT業新產品不斷涌現,原有名錄已無法覆蓋,在美國倡議下,簽署ITA的50多個國家自去年起開始討論更新補充名錄,涉及的新產品多達256種。

美國貿易代表邁克?弗羅曼弗羅曼表示,自APEC貿易部長5月份會議后,中美主要圍繞12個產品類別是否應包含在名錄內展開討論。如果中美不能盡快就這項關乎每年2萬億美元的談判達成妥協,美國國會可能會更加反對與中國達成其他貿易協定,影響到醞釀中的中美雙邊投資條約進展。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記者表示,美國光是希望自己的產品在國外市場自由化,國內的產業又不開放,例如他們對中國華為和三一重工設限等。美國對中國的限制更多,很多高科技產品不是中國不讓進,而是美國限制其出口到中國。白明表示,中國畢竟是發展中國家,在高科技領域和美國差距很大,要放開限制必須考慮企業的承受力。華為和中興等排在世界前列的企業可能受到的沖擊很有限,尚在發展初期的高科技企業則可能會受到很大沖擊。屠新泉認為,如果貿然取消關稅,進口產品會搶占某些產業的國內市場,使得國內企業失去發展空間。

分享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