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导航大全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级毛片,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AV一区二区

訂閱中國日報
ENGLISH
首頁  >  財經   >  理財

買理財產品需擦亮眼 莫讓“飛單”擊中

2013-05-14 07:49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相繼爆出理財產品“飛單”事件。所謂的“飛單”,是金融業內的俗稱,通常是指銀行理財經理私下推薦銷售非本行發行或代銷的理財產品。

在“飛單”事件糾紛中,投資者是最大的受害者。基于對銀行客戶經理的信任,投資者認為銀行賣出的產品是值得信賴的。實際上,銀行賣的理財產品并非就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其中有些產品是銀行自己發行的,有些是代銷產品。銀行自己發行的產品分為保本和不保本型;代銷產品又分走過銀行報備程序和銀行私下售賣的。投資者受騙的更重要原因是只追求高額收益,忽視了風險。

由于銀行理財產品的不透明為客戶經理帶來巨大的操作空間,使得“飛單”的產生成為可能。“飛單”傭金提成高達1%-3%的巨大誘惑,使得部分理財經理為獲得高提成、高收益,甘愿為之鋌而走險,介紹銀行客戶購買銀行銷售系統外的信托、私募基金等第三方產品。

銀率網最近發布的一份名為“2012年度360°銀行評測報告”顯示,2012年銀行銷售過程中誤導現象發生頻率明顯增加,高達48.18%。

那么,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時如何防止被“飛單”擊中?

一是, 查看理財產品的合同時,留意是否有銀行印章。如果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那么理財合同甲乙雙方就是客戶和銀行,其中一定有銀行印章;如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應要求客戶經理出具銀行與產品發行或承銷公司簽訂的代銷協議,其中也有資金托管等相關印章。

二是,關注購買產品的資金是否匯入銀行賬戶,警惕需匯入個人和第三方公司賬戶的產品。認購這樣的產品,即便通過銀行柜臺匯出資金,銀行也不承擔責任。如購買網上銀行銷售的產品,資金一般進入銀行賬戶。

三是,仔細讀理財產品說明書和合同,明確產品是否保本,募集資金具體投向,如票據、債券、委托貸款和股市等,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風險各不相同。

四是, 上網銀查詢,如果確實購買了信托、基金等代銷產品,后臺工作人員錄入后,網銀上會有產品的購買記錄,銀行員工私下銷售的產品則不可能進入網銀系統。

編輯: 標簽: 理財經理
 
奧巴馬學校演講與米歇爾互動 第一夫人受寵若驚 奧巴馬突訪餐飲店老板娘格外激動 曾釀“命案”
奧巴馬學校演講與米歇爾互動 第一夫人受寵若驚 奧巴馬突訪餐飲店老板娘格外激動 曾釀“命案”
孫儷李小璐章子怡 剛演戲就稱帝封后的明星 楊冪范冰冰章子怡 明星不為人知的閨蜜糾紛
《來自星星的你》熱播 金秀賢家庭私照曝光 歲月不再殺豬刀 當紅男星整容駐顏大猜想

2014年冬季達沃斯

詳細>>

2013財經大事年終盤點

詳細>>
   
  • 專訪英菲尼迪中國區總經理戴雷

    專訪英菲尼迪中國區總經理戴雷

  • 吸引外資也是民營企業為國家做貢獻

    吸引外資也是民營企業為國家做貢獻

聯系我們

電話: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