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不收費 政府不應急于干預
一項持續了近半個月,受到公眾普遍質疑的微信收費爭論,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再次成為嘉賓熱議的話題。面對“該不該收費”的問題,各個利益方都回避直接回答。波及面廣且持續展開的“微信收費”爭議,背后到底掩蓋了什么?
“微信是否收費”引發公眾種種質疑
近半個月以來,“微信是否收費”引發公眾種種質疑。電信運營商坐地起價的“微信收費”之說卻不斷加碼。“今天的免費是為了明天的收費。”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說。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甚至感言“微信比電信聯通更可怕!”
對于運營商方面堅持“收費”的堅決態度,騰訊對此的表態讓人費解。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先后回應稱,運營商向微信收費一事“不可能”“是否收費尚未確定”“微信商業化的探索才剛剛起步”。
騰訊總裁劉熾平在博鰲論壇上表示:“微信的基礎服務不收費,外界傳說的5分一條信息,一毛一條語音都不足為信。”
半個月來,關于微信收費的解釋、推斷,乃至收費版本等各種消息甚囂塵上,魚龍混雜,加深了群眾的猜疑。
“運營商靠壟斷掙錢成習慣”
“微信收費之爭是利益之爭,微信受熱捧直接損害了三大運營商的商業利益”。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所謂“微信占用信令資源導致網絡通信癱瘓”只是運營商“赤裸裸的借口”。
“想不通為什么用收費打壓微信,如果飛信比微信更便捷,更快速,誰還用微信呀”。海口市民顧志斌說,關鍵是三大運營商依靠壟斷地位掙錢成為習慣,“捆綁”住了創新的“手腳”。
據工信部統計顯示,今年前兩個月短信業務同比增長僅為0.7%,明顯低于去年同期的7.6%,普通用戶使用的短信更下滑到10.6%。
而一家網絡咨詢機構的統計顯示,今年春節期間,有11.1%的祝福信息是通過微信發送,就在一年前,微信所占據的數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政府干預”不應“過頻、過多”
博鰲亞洲論壇的一些嘉賓認為,此次“微信收費”爭論中,運營商一方面舉著“市場經濟”的牌子要求收費,另一方面又急于引入“政府干預”,給“收費”貼上“合理”標簽,這是對政府管理部門監管能力的考驗。
“公共政策制定,政府不可缺位,但更不能越位”。代紅表示,類似微信這種涉及是否向三億公眾收費的公共政策制定,政府部門不應“表態過頻、伸手過多”,干擾本應由自由競爭決定的市場行為。
經濟學家張維迎在博鰲論壇上表示,在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時,“政府不應隨意干涉市場,尤其是在產業發展的問題上”。
中國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政府轉變公共職能,必須以公眾需求為根本,“應注意合理分配既得利益,調動民眾參與,落實民眾意愿”。
3億多用戶關切:微信到底收不收費?至今仍無答案。“對于這樣的民生關切,有關方面‘放風’‘試水’是不負責任,遲遲不做正面回應同樣是不負責任。”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說。


- 馬航總裁:不會因客機失聯停飛波音777機隊
- 見死不救?澳政府拒絕澳航30億澳元貸款請求
- 黃碩:業界可共享打車軟件這張大餅
- 美媒:中國反腐令高檔白酒消費回歸理性
- 俄羅斯欲起草法案應對制裁:沒收歐美在俄資產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