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2021年中國人均收入有望達12000美元
3月25日,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的“2013兩會解讀報告會”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在會上表示,2021年中國人均收入有望達到12000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但同時他也指出,未來要激發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仍需靠技術的創新和產業的不斷升級,此外環境問題也亟需改善。
林毅夫認為,短期來看,中國經濟有利的因素非常多,目前仍處于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他分析稱,現在中國正開始由中等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改善的空間都非常大,這些都需要投資,而項目上都有很高的經濟回報率和社會回報率。
林毅夫表示,中國政府公共負債積累的比重很低,大概還不到25%,加上地方投資平臺的也不過40%多。相對于任何國家來講,政府的公共負債狀況是好的。另外,民間的儲蓄率也很高,達到將近50%,不僅政府有錢,老百姓也有錢。再加上有3萬多億的外匯儲備,所以現在有很多項目可以投資,政府有錢,也不缺外匯。
林毅夫進一步分析稱,未來幾年,按照政府提出的目標,居民的人均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是同步的,因此居民收入的增長也會比較快。“而一個國家的增長率無非是投資增長率和消費增長率,投資增長率快,消費增長率也快,那我相信,在未來中國經濟保持在7%-8%的增長率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時,林毅夫預測,到2021年建黨100周年的時候,中國人均收入很可能超過12000美元。按照現在世界銀行的定義,人均收入超過12000美元,就已經是高收入國家。他表示,這不僅是我們實現了我們的 “中國夢”,而且對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會帶來希望,這個夢就不僅僅是“中國夢”,也可以變成世界上所有低收入國家共同的夢。
但林毅夫也指出,未來10-20年,要激發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仍需靠技術的創新、產業的不斷升級。此外,他認為,宏觀調控方面,過去是以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為主,未來應該會更多地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主;另外,金融貸款的管理方式也需要改進,要抑制貸款流向房地產行業。
林毅夫還談到了環境問題。他表示,環境改善是個大問題,已經到了要真正面對和解決的時候。一方面要了解到我們有不可克服的發展階段,但是現在的科學技術應該讓我們有能力比倫敦、比首爾、比東京做得更好。“這就在于你執不執行環境的標準,如果真執行了,我相信會有顯著的改善。”


- 馬航總裁:不會因客機失聯停飛波音777機隊
- 見死不救?澳政府拒絕澳航30億澳元貸款請求
- 黃碩:業界可共享打車軟件這張大餅
- 美媒:中國反腐令高檔白酒消費回歸理性
- 俄羅斯欲起草法案應對制裁:沒收歐美在俄資產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