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造業復興繼續“搭臺” “世界工廠”中國如何華麗轉身
新華網上海1月23日電(記者有之炘)本周,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了第二任期的就職演說,他說美國經濟開始復蘇,發展的可能性無限。大型制造業回流美國,是奧巴馬政府翹首以盼的,無疑也是“奧巴馬2.0時代”的重要目標。
美國政府提出制造業復興已有兩年,在當地企業界已顯現初步信號。近年來,美元指數下跌、美國國內平均工資水平下滑、生產率提高以及“大數據”的技術突破,美國制造業復興的“平臺”幾乎已搭好了一半。通用電氣高層近期表示,外包模式已基本過時,計劃將以往外包至中國等地的工作崗位回遷到美國本土。一位來自中國社科院的專家判斷,美國制造業回流之路“很可能會走通”。
這對于具有“世界工廠”地位的中國而言,意味著全新的挑戰。“世界工廠”的地位是30余年來中國改革開放打拼的結果,也是全球產業分工的選擇。不過,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抬升,以及人民幣匯率升值,中國制造業所倚賴的成本優勢被逐漸蠶食,部分產業外移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一邊是過去經濟增長動力的逐漸削弱,另一邊是新的增長點尚未被完全發掘,國內專家學者開出的“藥方”千千萬,萬變不離其宗的核心是指向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結構調整。
日前在上海召開的“2013產業轉型與中國創新領導力論壇”上,行業協會專家一致表示“中國經濟‘調結構’的重任‘躲不過、繞不開’,并且正進入重要的攻堅階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從學者、官員到企業、專家,無時無刻不把“轉型”掛在嘴邊,但若缺乏實實在在的創新支持,所謂“轉型”也只能是令人彷徨的事物。
需要澄清一個誤區——轉型的實質是不斷尋求新的增長動力,它并不等同于“轉行”,也可以是將傳統產業與高科技創新成果緊密結合。通過高技術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質量、改善環境、開拓市場等,均是轉型的體現。
事實上,最講究創新的美國所推動的“再工業化”并非簡單重歸工業化,而是一種“精細工業化”,一種高質量、重設計、高附加值的制造業。中美之間差異雖大,但美國提升制造業的策略仍是值得國內同行借鑒的。來自民間智庫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并不需要走到產業鏈的最前端,需要的是有限度地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為“世界工廠2.0版”,便足可應對當前新一輪制造業轉移的趨勢。
2013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上行阻力仍然較大,復蘇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日益加深人們對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擔憂。靠什么擺脫困局?靠貨幣超發、靠借債、靠基礎設施投資只會繼續制造泡沫。金融危機的教訓告訴我們,靠虛擬經濟的增長來盈利,那是利益的再分配,只有依靠實體經濟的發展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在整體戰略層面上,中國的決策層和各界人士已認同并吸收了上述理念。但在操作層面上,要有具體抓手。新設備可以買,新技術可以引進,掌握新設備的員工還需假以時日才能培養而成。


- 馬航總裁:不會因客機失聯停飛波音777機隊
- 見死不救?澳政府拒絕澳航30億澳元貸款請求
- 黃碩:業界可共享打車軟件這張大餅
- 美媒:中國反腐令高檔白酒消費回歸理性
- 俄羅斯欲起草法案應對制裁:沒收歐美在俄資產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