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导航大全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级毛片,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AV一区二区

農產品價格還會持續普遍上漲嗎?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2012-10-25 09:04:00

近十年來,我國農產品生產價格和食品消費價格累計上漲幅度分別為106.5%和85.3%。這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產品和食品價格運行史上是沒有過的。農產品價格連續多年普遍上漲,正在影響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和政策調整。

研究發現,擴大農業生產并沒有對穩定農產品價格發揮應有作用。而農產品和食品消費增長速度并沒有比生產和供給速度來得快,但農產品價格為什么還是連續多年普遍上漲呢?如果用貨幣超發來解釋近十年我國農產品和食品價格持續普遍上漲,也是缺乏數據支持的,難以令人信服的。

比較一個相對較長時期內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和農業生產要素價格變化而帶來的農業生產成本的變化,以及相應的農產品價格變化,不難發現農業生產成本上升速度與農產品價格上漲幅度比較接近。如果是成本推動主導農產品價格上漲,那么我國近10年農產品價格不斷明顯上漲則是必然的。

自2003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價格出現連續多年普遍上漲,部分年份和部分農產品價格漲幅還相對較大,引起社會廣泛關注。2011年與2002年相比,我國農產品生產價格和食品消費價格累計上漲幅度分別為106.5%和85.3%。這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產品和食品價格運行史上是沒有過的。農產品價格連續多年普遍上漲,最終影響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和政策調整。

在未來中短期內,我國農產品價格還會繼續普遍上漲嗎?發展經濟學認為,經濟增長過程中農產品價格長期趨勢是上漲。但農產品價格的變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要準確回答未來中短期我國農產品價格是否繼續普遍上漲,難度很大。但是,簡要回顧并分析近10年我國農產品價格走勢的主要影響因素,無疑有助于我們對未來中短期內我國農產品價格的運行態勢有清醒認識。

近十年我國農產品價格呈現怎樣的上漲態勢

對于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說,在近10年中對日常生活的感受和議論,可能少不了農產品和食品價格上漲的話題。凡是記憶力較好的消費者,無論是到超市去購買糧油,還是到農貿市場去買菜,或者到飯館和食堂就餐,經常會感到幾乎所有的農產品和食品的價格在不斷上漲。有時甚至一天一個價,有時短期內竟然成倍地上漲。而蔬菜已進入以元為計價單位的時代,牛肉和羊肉價格更是居高不下。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也能夠很好地驗證普通老百姓對農產品及其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感受。2003年,我國農產品價格運行基本結束了持續多年的低迷狀態,開始普遍上漲。直到2012年,我國農產品價格上漲勢頭仍然沒有改變。這一階段,我國農產品價格上漲具有持續性、普遍性,累計上漲幅度較大等特點。

從整體上看,2003年以來,只有2009年的農產品生產價格(農民銷售農產品價格)出現過小幅度下跌,其他年份都呈出為上漲。特別是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和2011年農產品生產價格比上年漲幅都超過了10%。城鄉居民的食品消費價格自2003年以來只有上漲的年份,沒有出現過下跌的年份。2011年與2002年相比,我國農產品生產價格和食品消費價格累計上漲幅度分別為106.5%和85.3%。這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產品和食品價格運行史上是沒有過的。

從不同農產品來看,自2003年以來我國所有農產品價格都普遍地上漲。在主要農產品中,油料生產價格上漲幅度最大,糧食、蔬菜和生豬等生產價格也都翻倍上漲。2011年與2002年相比,糧食、油料、蔬菜和生豬生產價格分別累計上漲了1.1倍、1.7倍、1.1倍和1.2倍。其他主要農產品,如水果、禽類和牛羊肉等生產價格累計漲幅都超過60%。

農產品和食品價格連續多年普遍上漲,已經對居民生活水平產生了不利影響。近10年來,雖然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但是由于食品價格累計上漲幅度較大,居民食物消費支出增加明顯,反映居民生活質量的恩格爾系數(食物消費在全部消費支出中比重)則下降緩慢,特別是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部分年份不降反升,一些低收入家庭在肉類等價格大幅度上漲年份則明顯地減少肉類等消費??茖W發展觀要求經濟發展必須以人為本。如果農產品和食品價格上漲幅度過大,恩格爾系數降不下來,居民生活質量不能改善,則這種發展方式顯然需要轉變。

擴大農業生產能否平抑農產品價格過度上漲

針對我國農產品和食品價格不斷普遍大幅度上漲,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的財政投入。特別是取消了農業稅,不斷增加農業補貼,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農業科技創新,千方百計地擴大農業生產,穩定農產品價格的意圖十分明顯。但是,事實表明我國擴大農業生產并沒有為農產品價格穩定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是為什么?是農業生產能力擴大不成功嗎?

我們先不考察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農產品產量數據,以避免因擔心統計數據中是否有水分而對我們的分析判斷產生干擾。農產品生產價格多年普遍明顯上漲,理應會對農民銷售農產品價格上漲預期發生影響。國家連續9年發布中央一號文件,顯示國家對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視,農民直接獲得的收入性補貼不斷增加。理論上說,市場力量和國家重視都會調動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但是,我們在農村的實際調查中了解到,一些快速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地方確實不太重視農業生產,當地農民更加期盼征地補償,以獲得遠超過農業生產的收益。但是盡管如此,多數地方的農民還是千方百計擴大農業生產,增加農產品產量和商品量。

近些年來,耕地租金、雇傭農業勞動力工價越來越高。過去,每畝地租金一般都不會超過200元,如今每畝地沒有500元的租金基本上租不到可以規模化耕作的土地。耕地租金明顯上升,表明農村有人搶地種。過去,雇傭一個年輕農業勞動力每天不超過30元。如今雇傭年輕勞動力每天超過百元越來越普遍。年輕農業勞動力工價上漲,表明農業商品生產正在替代家庭自給性生產。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農業生產能力持續擴大,主要農產品產量不斷提高。糧食生產已經實現了八連增,總產量由2003年的4.3億噸增加到2011年的5.7億噸。今年糧食有望再增產。近10年來,其他主要食用農產品,如油料、糖料、肉類、奶類和水產品也都呈現出明顯地增產。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主要農產品普遍增產而價格卻不斷上漲,顯然與市場經濟學中的供給增加價格下跌的基本原理是不相吻合的。在這種情況下,當統計數據不支撐某個經典理論時,人們往往就會懷疑統計數據。這有沒有道理?我國統計數據是否可靠?國家統計局經常做出各種解釋。

值得說明的是,我國糧食和其他主要農產品的生產數據由統計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而農產品進口數據則是由海關歸集的,相對可靠。數據顯示,我國大豆進口量近10年來增長了約4倍,由2002年的1131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5264萬噸,而豆油和其他食用植物油也多次明顯上漲。這是為什么?似乎也不符合經典理論的解釋。

綜合各種數據信息來分析,近10年來,我國國內主要農產品生產普遍增產,一些農產品進口量增加明顯,國內農產品市場供給呈持續增加態勢這是不爭的事實。為什么農產品市場供給量不斷增加而價格卻出現明顯上漲呢?農產品供給增加,雖然是平抑農產品價格的重要因素,但是市場經濟中還有其他因素同樣影響農產品價格走勢。農產品價格是漲還是跌,是多重影響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展望未來,我國將繼續調動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依靠科技創新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能力。那么,這樣做能否平抑農產品價格過度上漲呢?歷史是值得參考的鏡子。近10年來農產品供給增加而價格不斷上漲的事實表明,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增加農產品供給,未必一定就會扭轉農產品價格繼續上漲的勢頭。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可能僅僅是穩定農產品價格的必要條件之一。而對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問題還需要綜合起來看,其利弊得失恐怕也是多方面的,并不是那么非白即黑,那么簡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