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資金流動都被視為推動A股行情的直接動力。近期,包括香港在內的新興市場外資流入跡象較為明顯,由此引發了市場對外資動向及其對A股市走勢影響的關注。
目前我國外資的計算口徑度量較為困難。現計算我國外資的常用方法只能從外匯管理局以及央行的相關數據進行推算,但都面臨各種口徑上的爭論且對A股不具備明顯的指向意義。
首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它是國內把外匯兌換成人民幣的需求反映。外匯占款形成來源復雜,實際中用以度量外資流動情況不具有可行性。例如,銀行通常在季度末將當期的外匯利潤和外匯營運資金自行辦理結匯,這導致外匯占款出現季末虛增。再如,商業銀行購匯參與海外并購,需要增加持有的外匯資金,這又造成外匯占款虛減。
其次,“殘差法”測算熱錢規模。即熱錢=外匯占款-貨物貿易順差-實際利用直接投資增量。其中,我們通常用FDI代替實際利用直接投資增量。但實際利用直接投資增量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直接投資FDI,一是不包括國內的對外直接投資,二是未全面涵蓋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加上外匯占款的口徑問題,利用熱錢來衡量外資流入也具有很大爭議且數據波動性較大。
最后,如果單獨利用FDI,或QFII的相關數據,那么對外資流入的估算則更加局限。
此外,我們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以上數據對A股走勢均不具備明顯的指向意義。換言之,利用傳統的外資計算方法來判斷A股走勢基本無效。
在此,我們構建了RMB強弱指標來追蹤外資動向。RMB強弱指標主要基于匯率角度進行指標構建。其構建的原理是,外資流向可直接影響本幣的短期供需,從而帶動匯率的變化。匯率的變動又將一定程度上影響匯率走勢預期的形成,從而反作用于外資的流動。
我們對近三年RMB強弱指標與上證綜合指數進行計量分析發現,兩者相關系數高達0.91。原數據不滿足平穩序列的要求,但是滿足協整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格蘭杰檢驗顯示,格林RMB強弱指標為上證綜合指數的格蘭杰因,且P值低至3E-7,具有很好的統計學特征。也即,RMB強弱指標對上證綜合指數具有顯著的一致領先意義。
從截至2012年10月24日的最新數據來看,RMB強弱指標自8月底見底后,目前仍處于明顯的上行通道。基于其一致領先作用,我們判斷,A股多頭行情將延續。只不過,目前國內政策真空期難以支撐IF指數一舉突破前期高點2360―2370一線,導致指數短期會有所盤整。但一旦突破,指數上漲空間將進一步打開。
(石敏 作者單位:格林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