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組委會主辦、北京巔峰美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2012中國智慧旅游峰會”在天津梅江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出席開幕式的巔峰美景智慧旅游高級顧問盛海斌在接受中國日報網專訪時指出,“智慧旅游”的作用主要在于促進和引導旅游產業的結構升級。
盛海斌首先介紹說,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網絡,借助便攜的終端設備,實現各類旅游信息的自動感知、及時傳送和挖掘分析,提升游客在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活動中的自主性、互動性,為游客帶來超出預期的旅游體驗和無處不在的旅游服務。
盛海斌說,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曾在2011年全國旅游局長研討班上發表講話稱,我國將爭取用10年左右時間,使旅游企業經營活動全面信息化,基本把旅游業發展成為高信息含量、知識密集的現代服務業,在我們這個新興的世界旅游大國初步實現基于信息技術的“智慧旅游”。其實,邵琪偉局長這番話的主旨精神就是旅游產業要實現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智慧旅游”作為這一精神代言詞,它的時代任務就是引導和規劃旅游產業要素合理配置和融合、推動多層次旅游產業服務圈的形成,進而實現旅游產業的科學發展模式、科技引領機制。任何技術裝備和系統應用如果都不應該脫離“產業發展”這個大題材。
盛海斌指出,當前有一些關于“智慧旅游”的偏離性認識,建設單位更多的傾向新技術的應用和智能化甚至機器化設備的投入,似乎也只有這樣才能證明建設單位在“智慧旅游”意識上的超前、實踐上的領先。但是,新近研制的新技術設備是否吻合旅游行業轉型升級的自然節奏?智能機器是否替代與消亡旅游作為服務業所特定的人工服務?如果忽略了這些問題,“旅游智慧化”很容易演變成“旅游設備化”或者“旅游機械化”。
盛海斌認為,“智慧旅游”的發展需要依托“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這一模式來支撐。“智慧旅游”作為行業大發展背景下的一種國家意志,它不是某一部門或組織的力量所能覆蓋的,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大環境中,“智慧旅游”的建設和發展必然要以社會化的組織來推動這種意志的形成、以市場化的形式來表達這種意志的方向,這是一項多方合力、分工明確、均勢發展的專題性工作。脫離了“多方合力、均勢發展”的價值體系,貌合神離的產業模式終將分崩離析。一個比較系統、有序、充分服務于國家戰略、體現于市場發展的“智慧旅游”應當是以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地理信息系統、虛擬現實、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發展為契機,結合現代企業管理、人文科學、經濟學等綜合性學科,通過“以應用創新滿足游客體驗需求”、“以管理創新提升企業經營能力”、“以服務創新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等幾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平衡政府、企業(特別是旅游景區以及景區綜合性開發投資企業、包括借助智慧旅游實現盈利的企業)、游客三者之間的產業鏈關系,促使生態、文化、社會和經濟的綜合價值最大化,實現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巔峰美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隸屬于巔峰智業集團,成立于2008年1月,作為國內首家專注于智慧旅游技術開發和綜合應用的高科技公司,整合物聯網、云計算、下一代通信網絡、高性能信息處理、智能數據挖掘等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和企業管理理念,為中國旅游產業提供“總體規劃+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建設運營”的智慧旅游一體化解決方案。作為國內率先構建全面支持云計算的智慧旅游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巔峰美景已經系統研發出多種基于云計算技術的解決方案,能夠為政府、企業、旅游景區、酒店、旅行社、游客等提供更加智慧的旅游云應用。